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执业经验对IPO审核过会时长的影响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万众期待中正式营业,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行制度逐步由审批制下的“额度管理阶段”以及“指标管理阶段”过渡至核准制下的“通道制”和“保荐制”,再到今天的科创板及创业板试行注册制,形成了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注册制的实施使上市公司的实质审核权由监管机构下放至交易所,而证监会只需要负责对企业的注册文件进行形式上的审查,上市条件的精简和优化大大缩短了企业上市时长。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IPO过会时长的缩短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上市成本,减少资金压力,把握融资机遇。基于此研究背景,本研究从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执业经验出发,研究核准制和注册制下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执业经验对IPO审核过会时长的影响,并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企业的什么因素对IPO审核过会时长有影响?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作为IPO市场中的核心角色,其执业经验对IPO审核过会时长有什么影响?在核准制和注册制下,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对IPO审核过会时长的影响是否有差异?为了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本文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采用注册制通过上市委审核的847家企业和采用核准制通过发审委审核的373家企业作为样本,将交易所及证监会受理企业IPO申请日期至审核通过日期的时间间隔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保荐机构的市场份额、过往保荐成功同行业项目数量、保荐代表人注册时长及保荐代表人过往保荐项目数量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回归模型研究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执业经验对IPO审核过会时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核准制与注册制并行的背景下,采用核准制进行IPO申报的企业,其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执业经验对IPO审核过会时长均无显著影响。(2)采用注册制进行IPO申报的企业,保荐机构过往保荐的同行业企业数量越多,其审核过会时长越久,原因在于项目较多经验较丰富的保荐机构其违规成本更高,更加谨慎;保荐代表人过往保荐项目数量与IPO审核过会时长显著负相关,说明过会项目多的保荐代表人解决IPO过程中问题的能力更强,可以提高IPO审核效率;与此同时,保荐代表人是否受罚与IPO审核过会时长显著正相关,说明保荐代表人的不良诚信记录会增加IPO审核过会的时长。(3)企业特质中,核准制下,企业自身特质与IPO审核过会时长无显著相关关系;注册制下,仅企业的成长性指标——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与IPO审核过会时长显著负相关,体现了上市委员会审核重点由企业的硬性指标向企业的成长性的转变。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填补了现有IPO的相关研究的空白,丰富了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相关研究,弥补了现有研究样本的不足。在实践方面,本研究能够为拟上市企业选择和聘请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提供参考,给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提升自身执业水平指明方向,为投资者选择投资企业、缩短回报周期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以股吧、论坛为代表的互联网社区平台成为金融市场无法忽略的信息交流及传播渠道,不同于传统的媒体报道等社会舆论,网络舆论产生于企业的投资者,而不是机构投资人及媒体记者等“专家”,网络舆论对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网络舆论对企业的影响,有利于多方位认识金融市场信息中介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备受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体现着企
学位
研发活动是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企业而言,研发活动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往往会因为看不到短期收益而对研发投入的意愿很低。目前我国希望打造一个依靠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因此研究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对于政府而言同样至关重要。企业能够依靠举债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存在的资金短缺的状况,但过多的债务融资或者不合理的债务结构
学位
利率对于宏观经济调配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有效性成为央行重要工作之一,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引起学者的广泛研究。本文尝试通过微观主体投融资决策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来探讨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使用2007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财务数据、我国货币市场以及贷款市场利率构建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
学位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资产配置成为家庭金融决策的重要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单一,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极大阻碍了家庭享受资本市场发展的红利。然而,这种状况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中国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多表现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而持有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正规金融市场风险资产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和城市水平。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是为
学位
1933年,美国首创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体系的稳定作用较为显著,后全球各国各地区效仿美国的做法,也陆续引入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于2015年颁布《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它与宏观审慎监管、央行最后贷款人构成了我国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银行挤兑事件鲜少发生,因为存款保险制度能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从而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但存款保险制度有一
学位
2008年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开始迅速增长。而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也开始迅速发展。随着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现象的增多,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正在逐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环境,增加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金融监管部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开始对影子银行进行“精准拆弹”。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微
学位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中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并购案例越来越多,而此类协议作为并购交易中的一项对赌性质的合约安排,不仅能在交易定价方面发挥调节作用,也逐渐成为推动上市公司完成并购交易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实务中仍然存在标的公司在承诺期满时无法实现承诺业绩而需向并购方支付与承诺业绩差额等额赔偿的情形。因此,业绩承诺协议能否为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市场表现,这一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同时,考虑到并购重组事项在从披露到交
学位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以蓬勃之势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关于居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的具体状况会不会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对风险性资产的具体配置会不会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影响?和传统的家庭资产配置的选择相比较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否能够推动家庭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的进一步发展?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包括互联网金融的相
学位
鉴于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与经济的关系不可分割,金融、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当作热点问题被宏观经济学研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也逐渐转向创新和技术进步,因此,如何通过构建完善的金融发展体系,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外部融资,从而实现创新型经济增长,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通过将金融发展水
学位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步消退,相对于我国呈逐步上升趋势的劳动力成本,以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成员国为主的东南亚劳动力成本逐渐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占优。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经济新常态”概念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经济以往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不能支持其继续高速增长的事实,而“新常态”核心要义便在于逐渐改变中国经济驱动方式,由以往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