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关问题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i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采用有机薄膜作发光层,具有自发光、全彩色显示、高亮度、高对比度、低电压(-5V~20V)、低功耗、轻而薄(体积与重量仅为LCD的1/3)、发光效率高、快速响应、宽视角、单片结构、加工工艺简单及成本低、可制作在柔软的衬底上、器件可弯曲和折叠等特点。自80年代C.W.Tang报道了两层的纯化小分子薄膜高效率电致发光有机二极管以及1990年Burroughes报道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后,OLEDs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代显示器的主导。  光学微腔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它能够改变自发辐射的特性(谱线宽度、发光强度等)。在OLEDs中引入光学微腔,可以改变有机电致发光薄膜的发光光谱,窄化光谱宽度,获得单色性很好的发光;而且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控制发射波长,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ITO薄膜常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透明电极。它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如溅射法,热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法,喷雾热分解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等。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溶胶-凝胶法具有以下优点:溶液的浓度和均匀性容易控制、工艺简单、工艺过程温度低、原材料价格便宜、设备成本低、可以在基体正反两面成膜并可以方便地大面积成膜等。  本文介绍了OLED的研究现状、微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薄膜光学的基本理论。对光学微腔用于OLED中产生的各种微腔效应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给出了计算过程和结果。  论文介绍了ITO薄膜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的几种制备方法,并着重对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当以金属无机物InCl3·4H2O和SnCl4·5H2O为前驱物,HNO3为溶剂,用氢氧化物胶体法制备ITO薄膜时,所得薄膜在厚度为300nm左右时的电阻率最低,为0.15Ω·cm,可见光区域内的平均透过率在85%以上。  本文叙述了用热蒸发法制作OLED及MOLED的基本工艺过程。利用现有的工艺条件,本文只制作了全金属腔结构的MOLED器件。
其他文献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近几年来物理学家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描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Gross-Pitaevskii(GP)方程出发,运用F-展开法以及Hirota方法,得到解析的多孤子解,从而
本文分为两章,第一章讨论了从二维Minkowski空间到完备黎曼流形dirac-波映照的柯西问题.即对于φ:R1+1→M,R1+1是2维Minkowski空间,M是n维黎曼流形,设L(φ,ψ)=∫R1+1{(|dφ|2+<ψ,/D
超短激光脉冲在一定的气体氛围下作用于硅表面时,照射过的区域人眼看起来为黑色,而其微观表面为微米量级的尖峰结构,俗称“黑硅”。该种材料具有奇特的光学性质,如:对近紫外至中红
本文包含两个部分,即分子磁性和铁磁多层膜微观磁构形的自旋动力学模拟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们研究分子磁性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包括量子共振隧穿的宏观量子效应、阶梯状磁滞回
众所周知,Newton引力理论有一些无法解决的疑难,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方程式的非洛伦兹协变性、水星近日点的附加进动等。广义相对论的诞生解决了这些疑难,并得出许多新的结果,这些新
学位
对流在恒星结构与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人们在处理对流问题时都忽略了湍流的力学效应,在恒星演化的后期,恒星整个外壳都处于对流状态,此时湍流作用力相对于重力足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上转换发光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几个主要问题。然后对硕士期间所做的工作进行了阐述。论文中研究了Yb3+、Er3+、Ho3+和Tm3+稀土掺杂上转换材料中各色上转换发光
The littlest Higgs(LH) model is a very interesting extension of the standard model(SM). It can be an alternative candidate of new physics beyond the SM which so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