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人的认定及其权益保护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并赋予实际施工人直接起诉发包方的权利。经过十四年的司法实践,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进一步突出维护实际施工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实际施工人的普遍存在,并将长时间存在于我国的建筑施工市场中。实际施工人承揽建筑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工就业,但是这种无资质、超越资质、借他人资质的施工主体造成了建筑工程市场的混乱,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但实际施工人背后又关联着农民工个体和家庭,因此对于实际施工人的保护也是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这应当是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上述司法解释的考量因素之一。由于立法上的模糊,实践中对实际施工人的范围、认定,以及实际施工人的权益边界认识不一,如何既能保护实际施工人的权益又能防止权利滥用,这一直困扰着法律实务界。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对有关实际施工人的认定和权益保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第一章主要阐述立法背景和实际施工人的认定。文章通过立法背景的描述探讨为何要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创设“实际施工人”的概念。厘清了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人的相关法律概念,即什么是实际施工人,实际施工人的范围、形式和认定,避免了扩大或限缩实际施工人的范畴,造成保护不足或权利滥用。第二章则是通过横向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中赋予实际施工人的相应权利和两个司法解释在保护实际施工人方面的异同。通过横向比对,清晰地发现两个司法解释对实际施工人保护的情况和不足之处。第三章主要是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阐述虽然两个司法解释虽然赋予了实际施工人一定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实际施工人的权益保护还是由于概念认定模糊,法律运用不清晰,导致各地对于实际施工人的保护有很大差异。第四章主要是考察和研究了大陆法系一些典型国家在建筑合同纠纷中的法律法规,从中找出他国法律法规中对实际施工人保护条款的科学之处,比对我国目前的司法规制情况,找出可供我国法律制度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例如建设施工合同的担保制度。第五章是根据以上四章的分析结果和研究结论进一步探索讨论我国如何完善对实际施工人的认定以及摸索出一条更为完善的对实际施工人进行合理的保护和行为规制的路径,以使得实际施工人这一存在已久的主体在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地位更加明确,行为更加规范,最终保护建设工程市场环境,减少纠纷,定分止争。
其他文献
市场销售渠道是煤炭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为谋求更加稳固、良性的市场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就需要对市场销售渠道成员良好控制、以及对成员的有效激励这两个方面
植入式广告往往会面临这样一个困局:广告营销商希望最大限度地获得广告受众的关注,于是他们有意识地增加产品的曝光率,甚至在不合适的载体中“强行”植入广告。可这样的做法又存
一直以来,关于智商,我们有很多误解,这样的误解也形成了从社会到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甄选指标上的认知偏差。
本文认为物权法76条和80条的相关规定尚存在着可商榷之处,并导致其难以具体适用,故有必要对第76条和80条规定予以修改。
在一个满是科学家和负责能源管理的政府官员的房间里,麻省理工学院化学教授丹尼尔·诺西拉(Daniel Nocera)播放的一段视频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你们能看到那个吗?”他指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褪黑素对去卵巢抑郁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FST)中的不动时间、上窜时间和游泳时间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摘除组(OVX)和卵
话语是意识形态的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任何一个政党和组织团体想要向其内部成员及公众、社会传达其价值理念和思想主张,并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要掌握话语权。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其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对话语权的掌握和建构。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以党报《新华日报》为宣传载体,和自称“超党派”、实则依附国民党的《大公报》围绕“中共抗战问题”“国共内战问题”“东北局势问题”这三个重要的问题分别展开
如何面对和调节河北省铁矿资源需求和分配的科学性、管理者必须加快冶金矿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现代冶金矿产品交易服务市场体系。并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管理模式,要有创新,在管理上创新更加重要,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管理上创新,也需要员工学习创新,参与创新,只有这样企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如何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科学认知自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我国资源现状,提出运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