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实现及鲁棒控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rec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人们提出了主动和半主动悬架,其中半主动悬架既克服了被动悬架的性能局限又克服了主动悬架的高成本、高能耗的缺点,已成为汽车界研究的热点。而在半主动悬架中,采用功能材料改变流体的粘性系数来连续地调节悬架的阻尼力,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磁流变液减振器来设计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而且要求这种悬架在参数和外界干扰发生变化时仍保持良好的性能即要求悬架具有较高的鲁棒稳定性能,以及能更好地协调车辆性能。 第一,基于RD-1005-3型磁流变阻尼器外特性试验,设计了单质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并简单介绍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所设计的控制器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传感器接收到的车身加速度信号,经过电荷放大器放大,然后经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送给单片机,单片机经过运算发出指令,控制电流控制器来输出相应的电流到磁流变液减振器,进而改变流体的粘性系数,从而达到改变阻尼的目的。然后用所设计的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即采用白噪声激励模拟路面不平度输入,通过改变簧载质量和初始电流大小来改变悬架的某些参数进行鲁棒性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降低了簧载质量垂直加速度,且表现了较好的鲁棒性能。 第二,进行了鲁棒控制策略探索。首先,针对试验台架的单质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型,给出了H<,∞>控制器的求解方法,设计鲁棒H<,∞>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检验了鲁棒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然后,针对给定的双质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型,初步建立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鲁棒控制系统,分析了加权系数对悬架鲁棒性能影响,进行了频域性能对比,进行了被动和半主动悬架的鲁棒性对比分析,最后,采用三角凸块输入、随机路面白噪声输入,进行了道路行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H<,∞>控制半主动悬架,控制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且较好地协调了车辆性能,从而完成了鲁棒控制在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中应用的理论分析和时域仿真。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而口语交际的教学则要注意采用情境法才能取得实效。情境法运用时,要理解其理论基础,掌握具体的应用策略,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适切地进行应用。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提出了多维的目标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具有识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久而久之,养成独立、主动识字的习惯;接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
印染废水水量大、化学需氧量(COD)高、色度高、成分复杂多变且含有有毒有害成分,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在COD去除和脱色上存在一定难度。   超临界水氧
超大规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在线教学,让众多高校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2].高校教师应抓住时机,将线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实践延续
串联型关节式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但绝大部分机器人系统并不具备开放性。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基于PC平台、有较强开放性和通用性、六自由度微型串联型关节式机器人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是改善城市交通供求矛盾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人口城市化导致了城市规模扩张,市内公共交通状况日趋复杂,营运成本上升,配套设
摘 要:针对小煤矿安全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安全开采技术管理措施。从小煤矿开采实际来说,因为作业环境差,加之技术水平低下等,极易引发安全问题,造成极大的损失。基于此,深度剖析此课题,提出安全开采技术把控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煤矿;安全开采;技术管理;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7-0199-02  
《台面球XY轨迹气动控制系统设计》是SMC技术中心承接的国际交流合作课题项目之一。旨在设计与开发基于气动伺服的台面球X-Y轨迹控制系统,用来展示气动控制元件的产品性能,更可作为一个实验装置,为本科同学开设控制理论实践课程搭建一个良好的试验平台。本论文主要是介绍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以及后续的试验过程,针对台面球控制系统,设计了各种控制器,在Matlab环境下进行对比仿真,并将试验结果应用到实际搭建的硬
为探明芝麻花生等带宽间作不同行比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于2018年进行了芝麻花生间作试验.以芝麻单作(CK1)、花生单作(CK2)为对照,设芝麻花生2:2(M1)和芝麻花生4:4(M2)两种等
电-气伺服控制系统则能非常方便地实现多点无级定位和无级调速,但目前这种系统大都基于传统的硬件结构,只能采用固定的控制算法,影响了伺服控制系统性能的发挥,因此在工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