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是石油中除碳氢外含量最多的元素。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是引发酸雨、空气污染这些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和严苛的环境政策下,石油的深度脱硫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规的高温高压加氢催化脱硫难以脱除一些复杂的有机含硫杂环化合物,而低成本反应条件温和的生物脱硫方式对此的脱硫效果颇好。为此本文以DBT为石油中难降解有机硫的模型化合物,研究微生物对石油中有机硫化物的脱硫性能。本实验以DBT为唯一硫源,筛选分离出一株专一性脱硫的菌株HPJ。对其进行16Sr DNA序列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对比,结果发现,该菌的16Sr DNA序列与在Genebank登记的红平红球菌R.qingshengii(DQ090961)、R.sp.Cm LB13(JCM13270)同源性达到98%,因此初步确定该菌属于红平红球属。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考察培养条件及碳氮源对菌株HPJ生长和脱硫的影响。发现最适p H值为7.2左右,最适温度范围30~35℃之间,最适接种量是2%。由于菌株生长过程中产酸会降低培养液的p H值,影响脱硫酶的活性。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将p H值控制在7.2左右,使菌株长期生长在有利的环境中。菌株HPJ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生长,但有机氮源会阻碍菌株脱硫,因此最适生长和脱硫的分别是葡萄糖和氯化铵。它们培养基中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g/L和2g/L。以最优培养条件和培养基培养菌株HPJ,在96h内可以将初始浓度为0.2mmol/L和0.4mmol/L的DBT几乎完全降解。利用Haldane方程建立了适合菌株HPJ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拟合后得到的方程参数为μmax=1.630,Ks=1.049,Ki=0.072,相关系数R2=0.933。实验数据和拟合曲线拟合效果良好。利用GCMS检测菌株HPJ对DBT脱硫后的产物,发现该菌株的脱硫代谢途径基本上属于4S途径。通过考察脱硫产物硫酸盐和2-HBP对菌株HPJ生长和脱硫的影响,表明:相比DBT菌株HPJ更易利用硫酸盐做硫源。所以高于0.2mmol/L的硫酸盐浓度会阻碍DBT诱导菌株产生脱硫酶。同时,较高浓度的2-HBP对菌株的生长和脱硫均有抑制作用。考察菌株HPJ分别在水相和油相中对其他含硫有机物的脱硫性能,发现不论是在水相还是在油相中,菌株HPJ对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硫醚的都有较好的脱硫效果,说明菌株HPJ脱硫底物范围广泛,工业应用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