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刍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四湖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自然湖泊贯连而成。鲁、苏、豫、皖四省流入南四湖的大小河流总计有53条,湖泊面积为1266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多达31700平方公里,淡水资源占山东省的47%,生态资源丰富。但是,近年来,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南四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湖水污染较为严重,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生态物种逐步衰减……,给南四湖当地及周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2003年,南四湖被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标准,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6亿元用来解决南四湖湿地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凸显了山东省政府治理、保护和开发南四湖生态资源的战略思维。这给南四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和开发提供了绝佳机遇。 但是,目前对南四湖湖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更多的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考虑的,大都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治理范畴。人文社科领域对南四湖的关注也往往停留在文化、环境、经济等单项角度。 笔者认为,南四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应当从单纯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的层次提升到文化生态保护、建设与开发的战略高度上来。文化生态学理论中各组成关系包括文化与环境、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民俗、政治与经济、经济与教育、教育与民俗等等均需要是和谐共生的,用这样的理论来考量南四湖地区的生态文化建设,必将是一种和谐的指向,也必将有一个和谐的归宿。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试图在南四湖环境现状、生态建设、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等方面做较为细致的探讨,希望能有助于南四湖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及洛湛铁路(经梧州)的动工兴建,给梧州新港区建设带来了机遇。本文对梧州港进行了历史分析与评价,并结合梧州新港发展的机遇,剖析了梧州新港分区规划的
粤东北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客家地区”,在明清时期则是一个流民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流民的活动深刻地影响着粤东北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中期以来至清初,粤东北地区
本项研究主要探讨的是1927~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的米粮贸易问题。 第一章着重梳理了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传统粮食市场及其在近代的兴替,以及1927~1937年间该区域的米市层级及
1784年美国一艘名叫“中国皇后”号的商船到达广州黄埔港,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直至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称为早期的中美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中美两国关系的主
他不会管你的胡思乱想,不会在乎你的自我与自卑,不会担心你所担心的那些鸡毛蒜皮。无论世界多么繁华、拥挤,此时都已经被抛在脑后。这就是我想象中与爱人相遇的场景。可能每
期刊
本文主要以晚明士人陈子龙的交游为中心,力图通过这一个案,来研究把握晚明江南士人群体。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阐明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并回顾、总结学术前史和本文的研
针对神经网络结构确定中隐层节点数确定难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确定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的新方法 .本方法计算量小 ,使用方便 ,具有很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Aiming at the difficul
古罗马帝国的世俗教育是帝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希腊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它的具体表现、特点等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适应
《淮南子》体现了西汉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汉的用兵之道,由于受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淮南子》提出了诸如“孟秋季主
1840年鸦片战争后,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且很快发展成为英帝国殖民体系中重要的贸易港口。与此同时,人口的迅速增长超出了这座城市的承受能力,加上闷热潮湿的气候,导致香港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