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香港公共卫生改革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年鸦片战争后,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且很快发展成为英帝国殖民体系中重要的贸易港口。与此同时,人口的迅速增长超出了这座城市的承受能力,加上闷热潮湿的气候,导致香港住房拥挤、卫生条件极差,使其成为诱发传染病的温床。19世纪,面对香港传染病的不断爆发,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尤其是公共卫生改革。期间英国向香港派遣了多位殖民医官和卫生特派员,对香港的卫生环境等情况进行调查,其中英国皇家卫生特派员奥斯伯特·查德威克(Osbert Chadwick)曾三次来港并对香港的卫生环境做了全面考察,完成了著名的《调查报告》,这是香港公共卫生史上重要的一步,也是英帝国殖民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  本文正是以19世纪香港公共卫生改革为背景,选取19世纪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为研究对象并且运用了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主要考查了英国皇家特派员查德威克以及其他殖民地医官的公共卫生改革思想。通过对这些报告的解读及其执行情况的分析,揭示了英帝国统治下香港各阶层的利益博弈,同时也揭露了帝国政府在加强医疗卫生掌控和社会控制上的作为及其本质。
其他文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国基督教各教会步英、法教会之后尘,开始陆续到中国传教,其中有部分教会试图踏足中国偏南一隅的广西。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是境内匪盗横行、太
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及洛湛铁路(经梧州)的动工兴建,给梧州新港区建设带来了机遇。本文对梧州港进行了历史分析与评价,并结合梧州新港发展的机遇,剖析了梧州新港分区规划的
粤东北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客家地区”,在明清时期则是一个流民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流民的活动深刻地影响着粤东北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中期以来至清初,粤东北地区
本项研究主要探讨的是1927~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的米粮贸易问题。 第一章着重梳理了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传统粮食市场及其在近代的兴替,以及1927~1937年间该区域的米市层级及
1784年美国一艘名叫“中国皇后”号的商船到达广州黄埔港,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直至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称为早期的中美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中美两国关系的主
他不会管你的胡思乱想,不会在乎你的自我与自卑,不会担心你所担心的那些鸡毛蒜皮。无论世界多么繁华、拥挤,此时都已经被抛在脑后。这就是我想象中与爱人相遇的场景。可能每
期刊
本文主要以晚明士人陈子龙的交游为中心,力图通过这一个案,来研究把握晚明江南士人群体。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阐明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并回顾、总结学术前史和本文的研
针对神经网络结构确定中隐层节点数确定难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确定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的新方法 .本方法计算量小 ,使用方便 ,具有很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Aiming at the difficul
古罗马帝国的世俗教育是帝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希腊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它的具体表现、特点等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适应
《淮南子》体现了西汉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汉的用兵之道,由于受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淮南子》提出了诸如“孟秋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