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水溶性碳对油松和连香树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溶性碳(Watersolubleorganiccarbon,WSOC)作为土壤有机质的活性组分,在土壤中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其易于被微生物吸收利用,所以在森林土壤养分循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凋落物分解是森林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不同类型的凋落物由于其分解释放养分速率不同,从而直接影响林地土壤的养分状况。氮素作为维持生物生命周期的重要营养元素,往往是土壤微生物和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许多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森林表层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增加,这对凋落物的分解和土壤氮素转化过程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的具体机制如何,在不同林地间的影响是否一致,还未有定论。本研究选取岷江上游茂县地区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和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两种重要的人工林植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向土壤中持续添加不同浓度水溶性碳—葡萄糖溶液,探讨不同林地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对外加水溶性碳的响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室内培养实验以0、75、150和225μgC/gsoil三个浓度水平,向土壤中分次持续添加葡萄糖溶液,结果显示,持续添加75μgC/gsoil的葡萄糖溶液能有效促进油松林土壤氮矿化,持续添加150μgC/gsoil葡萄糖溶液在培养后期促进了油松林土壤氮矿化,而225μgC/gsoil的葡萄糖溶液持续添加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显著抑制油松林土壤氮矿化。三个浓度的碳源持续添加处理均降低了油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但在56天时,高浓度碳添加对油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不显著。三个浓度的碳源持续添加处理下,油松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而三个浓度的碳源持续添加显著促进了连香树林土壤氮的矿化,在培养后期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氮转化对持续外加可溶性碳源的响应过程有所不同,养分状况较差的土壤的响应模式更为复杂。   2、野外实验以12.5,25gC/m2两个浓度水平,向土壤中分次持续添加葡萄糖溶液,结果显示,连香树凋落物叶的分解速率快于油松凋落物叶,但两种凋落物叶在一年实验期内木质素分解量不大。而碳添加对两种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均不显著。   3、野外试验中,两个浓度的水溶性碳添加均降低了两个林地土壤硝态氮、DON和氮矿化量,同时增加了两个林地土壤MBN,这种效果在地表温度较低的冬季尤为明显,而两个碳添加处理之间各指标只在冬季时有显著差异。说明在水溶性碳添加的条件下,油松和连香树林土壤都是以氮的生物固定为主,而在冬季时,水溶性碳添加更加剧了这种作用。连香树林土壤氮素各组分和氮矿化量都高于油松林土壤,但两个林地氮转化过程对碳添加的响应具有类似的趋势。说明野外条件下,林下环境因素和林地土壤养分条件共同决定了土壤氮转化对碳添加的响应过程。
其他文献
在大多数物种中,雄性之间往往会为了争夺食物、活动领地,或直接争夺雌性而竞争,而雌性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选择最具竞争力的雄性。无尾目两栖动物雄性之间的竞争主要通过呜叫来
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语音交流不可或缺,然而在现实的环境下,语音信号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如生活噪声、工业噪声等。这些噪声的存在会使语音信号在传输过程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32例的临床资料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变范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整合酶(Integrase,IN)在病毒复制的多个步骤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细胞质,整合酶进行cDNA的3-加工,然后携带cDNA以整合前复合物(PIC)的形式进入细
语音通信是人们日常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安全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语音通信安全关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开发高效的语音安全算法,保障通信安全具有重
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传感器、嵌入式计算、分布式信息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多个学科。由于其具有自组织性、微型性、低成本以及灵活性等特点,在军事、环境科学、医疗健康、空间探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辽宁省第二大湿地,是一个以滨海滩涂湿地、河口湾生态系统及珍稀候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迁徙鸟类种群
学位
5S rDNA广泛存在于除病毒以外的所有生命系统中,由它编码的核糖体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结构之一,在生命进化历程中非常保守,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分子标记之一。5S rDNA作为串联重
随着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业界对RFID的指标要求也愈加严格。目前中国市场上以13.56MHz为代表的中高频RFID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在800MHz-900MHz的甚高频波段,还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