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2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初探

来源 :蚌埠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32例的临床资料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变范围与类型将病人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转归期,对HR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1.5:1),多数病人有直接或间接的武汉人员接触史,临床以发热(84.3%)、咳嗽(59.4%)为主要表现,白细胞计数减低(62.5%)、淋巴细胞计数减少(65.6%)、C反应蛋白增高(71.9%)较为常见.HRCT表现以两肺发病多见(81.3%),主要分布于两肺中外带、胸膜下区(96.7%),最常见于左肺下叶(90.6%);形态多表现为斑片状(84.6%)和不规则形(76.9%);病灶以单纯磨玻璃影(80.3%)、磨玻璃阴影伴实变(62.5%)较为常见,还可呈完全实变(43.8%)、小叶间隔的增厚(71.9%)、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68.8%)、“铺路石”征(43.8%)、空泡/空腔影(28.1%)等,重症病人可发展为“白肺”(3.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和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和参考价值,但诊断时仍需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指标等综合考虑.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数字化时代,以音频和视频为主的多媒体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听觉上的享受而日益要求在一个移动平台上欣赏照片、电影、电视节目等
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是雷达目标探测、成像和识别的基础;超高声速飞行目标在运动状态下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包括伴随运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和微多普勒效应,对目标追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