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视角下政务微博的发展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传媒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公共领域的发展。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快速崛起,政务微博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政府现行的政治系统带来了一定影响,也使现实社会产生了变化,渐渐地显现出了哈氏理想公共领域的特点。本文使用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政务微博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探讨了政务微博的公共领域特征,认为政务微博在主体方面呈现平等性和多元性、在内容方面呈现协商性和亲民性、在环境方面呈现开放性和民主性、在民意方面呈现舆论性和批判性、在效能方面呈现中介性和渗透性等公共领域特征。其次,本文以公共领域理论需满足的三个条件为依据,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政务微博与理想公共领域存在的差距,进而发现政务微博在公众、公共空间及公共舆论等方面都与公共领域存在一定差距。最后,本文根据政务微博与理想公共领域存在的差距,提出政务微博今后的发展建议:一是政府方面要转变执政理念,升级政务微博办公平台;二是媒介方面要完善信息互动机制,拓宽公众信息互动空间;三是公众方面要提高媒介素养,培养公民意识。
其他文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大多数人的健康相关,所以总是能够触动大众的神经,引发媒体的竞相报道和网民的热议。数据显示,在“山东疫苗案”中,仅2016年3月22日网民单日信息搜索量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平台,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规约环境里,以微博主体自发性、集体式的信息关注和传播,成为了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中心与舆论中心。基于此,微博主体
桂林版《大公报》作为新记《大公报》的一部分,是一份抗战期间重要的宣传媒体。近年来关于它的研究多是从新闻内容和经营管理着手,主要是出于为了解历史添加相关资料的目的,本文
媒介权力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支配者(媒介)、被支配者(受众)、信息以及反馈这四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就是对如何通过这四种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媒介权力的自我建构和被建构的
本文以2011年3月中旬的抢盐事件为切入点,研究新媒体谣言的传播特点,新媒体谣言进行社会动员的过程,揭示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对谣言产生的新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