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目结构光的高反物体与深色物体表面重建方法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三维重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贴近。普通物体的三维重建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重建得到的点云质量与精度都较高,而对于高反物体和深色物体的三维重建依旧存在些许问题。高反物体与深色物体由于采集的图像上存在过曝和欠曝现象,导致重建得到的点云出现缺失。另外,由于双目相机采集图像的位置不同,致使采集得到的图像上反光区域不同,也加重了点云的缺失。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首先,本文基于课题需要搭建了双目结构光系统硬件平台并完成了系统相机的标定工作,同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集成了图像采集、投影图像生成、相机标定、图像融合、点云三维重建、点云处理等功能并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通过该软硬件平台可以完成三维重建的所有工作。其次,本文对过曝和欠曝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过曝区域和欠曝区域的反光特性不同,导致相机采集的图像上图像信息缺失,影响了后续的解码和匹配工作,进而导致生成的点云产生孔洞甚至缺失。本文针对实际操作中的硬件系统参数以及物体表面的反光特性,完成了结构光图像的设计工作,对于高反物体和深色物体采用不同的结构光图像以减少物体表面欠曝和过曝情况带来的影响。引入了纯黑和纯白图像用来剔除阴影区域,减少计算量和相关误差的引入。针对高反物体和深色物体表面特性对采集图像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基于格雷码和四步相移图像的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图像融合策略,融合得到的图像能够提供完整的图像信息。针对左右相机采集的图像上过曝和欠曝区域不同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图像反光位置的图像分区域处理方法。系统中相机标定好后,其相对位置便固定了,所以针对单个相机而言,其反光出现的区域相对固定。因此本文以短曝光时间下采集的图像中的反光区域作为引导区域来进行图像的相关处理,对反光区域与非反光区域采用不同的融合权值计算方法,最终得到的图像具有完整的图像信息且图像特征明显。最后,本文通过搭建的双目结构光系统进行了图像融合实验和三维重建实验,并对重建得到的点云进行完整度分析、尺寸测量以及平整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得到高反物体与深色物体完整的点云信息,尺寸测量的误差均在0.07mm左右,点云表面的均方根误差值均小于0.1,具有较好的精度与平整度,验证了本文方法有效可行。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高居不下,因此,肿瘤的防治变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肿瘤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研工作者们也逐渐认识到,要想实现对肿瘤的全面认识和治疗控制,首先需要理解和认识肿瘤极为复杂的微环境。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一个多因素、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网络,它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以及转移
位移传感技术是利用可测的物理量来与微小位移量之间形成对应关系,通过对可测物理量的测量实现位移信息的获取。根据所测物理量的种类,现有的位移传感技术主要分为电学测量和光学测量两种,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对于电学测量方法,常用的电学物理量有电位、电容和电感等,而光学方法所用的光学物理量有振幅、相位和偏振等。针对较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在实际测量中光物理量相对于电物理量存在一定的先天优势,例如
如今,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已成为探测微观世界的主要手段,也是推动物理、生物、化学、信息等一系列学科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超短脉冲激光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具有广泛自由度的色散调控器件,以得到最短的激光脉宽。另一方面,啁啾脉冲放大(CPA)是目前获得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的重要方式。在CPA中,展宽器与压缩器以及材料之间的色散匹配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压缩脉宽以及光束质量。因而,为迎合超短脉冲激光的发展需要,需要一
1979年,Berry和Balazs在量子力学领域提出薛定谔方程具有不随时间变化的艾里函数的波包函数解,并表示这种不对称的自加速光束具有无穷的能量。起初这一工作并未引起人们的兴趣,2007年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Siviloglou和Broky等人无偏差的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展示了艾里光束形成。通过引入截至系数得到了有限能量艾里光束。艾里光束因自身具有自加速、无衍射、自愈等奇特特性引起了科研
深圳市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性最强、规模最大的城市,科技产业园建设正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为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的关系越发密切,园区功能日益多元化,同时空间布局向高密度发展,空间形态也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高密度科技产业园在有限土地资源下,以高效混合的方式满足了新兴产业空间的发展需求。高密度科技产业园公共
近年来,为满足科研与商业市场的实际应用需求,各种类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相继开展,其中,光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地关注。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高灵敏度、高稳定等优点。目前,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的生物传感器凭借其免标签、实时检测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电化学、环境安全以
随着三维扫描设备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得物体的三维数据。三维数据在测绘、无人驾驶、电商购物、文物保护、逆向工程以及工业自动化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手机厂商在产品质量检测环节,需对手机外壳各类的关键尺寸进行检测,以保证良品率。手机外壳常用的检测手段为接触式三坐标测量机和二维影像测量仪等。手机外壳的微小结构甚多,需要检测的尺寸项目繁多,三坐标测量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效率低下;而二维影像测量设
在一定条件下,光入射至金属表面会产生等离子体共振现象(SPR),共振条件对表面的介质介电常数十分敏感,因此,被用于制造SPR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具有实时、无标记、高分辨率且样品消耗低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化反应监测。此外,具有成像能力的SPR传感器在高通量检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中我们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基于声光可调滤波器(AOTF)的光谱调制型SPR成像检测仪。其特点在于可实现快速(1p/s)、
受控核聚变因其固有的核安全性、可用燃料的区域广泛性和持久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优越性,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而以托卡马克装置为代表的磁约束核聚变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受控核聚变方式,其中试验包层块模块的第一壁结构件直接面对等离子体,被认为是聚变堆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因其固有的几何稳定性、高热导率、较低的热膨胀和辐照肿胀系数等优良的热物理特性,并且其低活化成
近年来随着增材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方法越来越多,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增材制造技术共有的制造缺陷仍旧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特别是台阶效应、表面质量差、成型时间过长、打印件力学性能差等问题。但是,2015年提出的一种连续液面成型技术(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CLIP)颠覆了之前的增材制造的方式,解决了上述传统增材制造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此技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