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已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而且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的作用。为了提高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和创造力,教, 育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类健康观的演变和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以及笔者对心 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从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及新世纪小学教师素 质的要求,从中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个体身心持续发展的要求,从中师生 心理健康状况及中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三个角度讨论了中师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时把它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考虑,认为 中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满足四个要求,即:必须符合教育的总目标;必 须从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既立足于中师生 的心理实际,又着眼于教师职业的需要;应以促进个体的主动发展为主。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分为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 接目标三个层次。终极目标应服务于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和中师的培养目标; 中间目标重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保证终极目标的实现;直接目标为中间目 标的实现服务。 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从三个方面设 计:应有促进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的内容;应有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WP=6> 内容;应有对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的预防和矫正的内容。 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师的培养目标,结合中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在 中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七个原则,即教育者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系 统论观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优化组合;面向每一位中师生,坚持全体 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助人自助,实现学生自我教育;预防、治疗、发展 相结合,发展优先防重于治;通过开展活动,使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相结 合;面向中师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性教育。 为使中师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相应效果,要通过六条途径综合进行:开设 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中师现有的教育学科类课程进行;利用普通 学科课程渗透;在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进行;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优化学校的软环境,潜移默化。此外,还要与家庭、社区配合,建立学校、 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网络。并把外在的教育和学生的自 我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自觉、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这是心理健 康教育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