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及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2012年我国流调CKD在国内患病率已高达10.8%,与国际发达国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的确成为公共卫生巨大的挑战。大多数CKD病因是不可逆的,并持续终身,其治疗的目的为延缓肾衰进展。但KDIGO明确指出慢性不等于是不可逆的同义词,某些CKD病例可自发或通过治疗后完全缓解;另一些CKD病例经过治疗后可部分缓解,肾功能得到改善。之所以重视原发病的诊断,是因为不同原发病所致慢性肾脏病有着截然不同的可逆性及预后,对于原发病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期达到延缓肾功能下降甚或改善肾功能的目的。考虑原发病的治疗可助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改善,2012年KDIGO在分期标准上增加了病因,形成病因---GFR—白蛋白尿(CGA)分期标准。现代医学提出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控制。中医药临床研究表明其在延缓肾功能进展以及缓解肾脏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上确有优势。但必须认识到,目前中医药慢性肾脏病临床研究仍普遍存在观察时间短、病例样本少、终点事件临床观察不足等问题。因此,寻找、优化中医药治疗CKD的方药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缓衰方是广安门医院肾病科创始人戴希文教授自拟方,由当归芍药散化裁而成,体现益气活血、利湿降浊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既往临床研究证实该方确能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症状、延缓肾衰进展的作用。本研究系在过去针对该方治疗CKD的大量临床依据的基础上,探讨该方适宜的CKD人群。目的本研究基于病因分类对缓衰方改善CKD3-4期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价,旨在探讨该方对于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缓衰方最佳适宜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排出标准并于广安门中医院肾病科长期随访接受缓衰方加减汤药治疗者,资料保存完整者共90例。患者起始治疗时间为1990年1月29日至2015年12月9日不等,观察截止时间为2016年3月10日,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根据原发病将90例患者分为肾小球病组、肾小管间质病组、肾血管病组,3组均予缓衰方联合CKD一体化治疗。观察并记录临床肾功能指标(SCr、BUN、UA、eGFR、HCO3、24h-UTP)、营养状态指标(Alb、HGB)、脂代谢指标(CHO、TG、LDL-C、HDL-C)、血压、血糖的检测,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缓衰方对于不同原发病替代终点、肾功能、脂代谢、营养状态指标以及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缓衰方对90例患者SCr降低具有良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治疗第3个月、观察结束时SCr均较基线显著下降,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分组治疗第3个月、观察结束的SCr降低作用均具统计学意义,但三组间△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衰方对90例患者eGFR改善具有良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治疗第3个月、观察结束时eGFR均较基线显著升高,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分组治疗第3个月、观察结束时eGFR均得到改善,但组间△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CKD分期治疗第3个月、观察结束时eGFR均改善,但不同分组间△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分组GFR-Slo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FR-Slope值与治疗时间呈负相关,即治疗时间越长、GFR-Slope值越小;GFR-Slope值与CHO基线值呈负相关,即CHO基线值越大、GFR-Slope值越小。GFR-Slope值与性别相关,男性GFR-Slope值大于女性。GFR-Slope值与年龄、BUN、UA、HCO3、P、ALB、TG、LDL-C、HGB基线值无相关性。28例肾小球病患者观察结束24h-UTP较基线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衰方对不同原发病患者脂代谢、营养指标等改善效果不明显。缓衰方治疗不同原发病分组的CKD3-4期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明确,3组观察结束较基线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但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肾小球病组显效占5.9%,有效占29.4%,稳定占47.1%,无效占17.6%;肾小管间质病组有效占29.4%,稳定占52.9%,无效占17.7%;肾血管病组显效占4.5%,有效占36.4%,稳定占31.8%,无效占27.3%。结论(1)缓衰方治疗不同原发病分组的CKD3-4期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明确。不同原发病分组观察结束较基线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但不同原发病分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2)缓衰方联合CKD一体化治疗对基于不同原发病分组的CKD3-4期患者肾脏保护功能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可有效降低血肌酐、稳定或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衰竭进展,但不同原发病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