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前因素与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关系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ing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多种术前可观测因素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自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79人(103眼)。术前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晶体核硬度,并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SP3000P测量患者的中央角膜内皮,测得中央角膜内皮的最小面积、最大面积、平均面积、面积标准差、面积变异系数、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率。术后1周内再次测量中央角膜内皮,得到术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究术前因素与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关系,对引起显著差异的术前因素做方差分析。  结果:核硬度与年龄进入回归方程并且被保留,回归系数分别为189.325和6.22,其余因素被移除。核硬度与年龄的交互效应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把年龄作为协变量控制后,Ⅱ级核与Ⅲ、Ⅳ、Ⅴ级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Ⅲ级核与Ⅳ、Ⅴ级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V级核与V级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晶体核硬度、年龄都与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量呈正相关,且两者之间未见明显交互效应。核硬度与年龄在术前应同时被考虑。年龄一定时,晶体核硬度越大,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越大。晶体核硬度一定时,年龄越大,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越大。基础疾病在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未见明显差异。术前角膜内皮的分析数据与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量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比较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weight infants,LBWIs)生后早期间断鼻胃管喂养(intermittent nasogastric feeding,INGF)和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intermittent nasoduodenal feed
该研究通过8例负荷不同浓度MCSF的体外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试验,采用MTT 法和放免法(RIA)分别检测ESC增殖程度和PRL水平,探讨MCSF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和分 化的影响
目的:该课题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层粘蛋白(laminin LN)、层粘蛋白受体(laminin-receptor LN-R)的表达及血清中LN含量测定,以了解上述指标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分布规律及它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作为重要抗病毒物质的IFN-α(干扰素α),与HBV-GN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治疗HBV-GN的可行性,越来越为广大肾内科医务工作者
肾小球硬化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进行性积聚是肾小球硬化的基础.肾小球ECM主要存在于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区.肾小球ECM主要成分为Ⅳ、Ⅴ
克雷白杆菌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近年来研究证明克雷白杆菌易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BF).即使临床反复应用抗生素,仍不能清除BF中的克雷白杆菌,使感染变成难治.把以
该研究主要采用发色底物法,PCG扩增技术,水平及垂直凝胶电泳技术,银染技术等,以50例初次脑梗死及45例再次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浆PAI-1活性和脑梗死及再梗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及时判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real-time PCR, RT-PCR)检测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 NRP-1)和神经纤毛蛋白2(Neuropilin-2, NRP-2)在大肠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