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患者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及时判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开滦总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监测其发病第1、3、5、7、14天双侧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值,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并结合发病1、3、7、14天头颅CT下显示的血肿体积及其周围脑水肿体积,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消退情况,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脑水肿情况的指示意义;选取开滦总医院NICU神经重症并行腰椎穿刺术的患者,测量并记录腰穿脑脊液压力值,且腰穿前监测患者大脑半球的扰动系数,并通过颅内血流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记录相应脑血管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观察腰穿脑脊液压力及PI、RI与扰动系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此外,随访追踪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记录其发病1个月及3个月患者的改良Rakin量表评分,探讨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连续监测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24例;连续监测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组患者28例;腰椎穿刺术组患者49例,共行腰椎穿刺术58例次。2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14天内患侧扰动系数逐渐上升,发病7天左右达高峰,持续14天以上,健侧扰动系数也与患侧扰动系数趋势相同,患侧及健侧扰动系数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7,P=0.00;F=5.40,P=0.00);组内比较发病第3、5、7、14天患侧扰动系数均高于健侧(P<0.05)。3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发病14天内患侧扰动系数呈上升趋势,患侧及健侧扰动系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3,P=0.00;F=3.18,P=0.02);发病第3、5、7、14天患侧扰动系数均高于健侧(P<0.05)。4脑出血患者各时间组患侧扰动系数与脑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0;r=0.25,P=0.01)。5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发病1天及14天患侧扰动系数与其相应的NIHSS、GC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发病7d患侧扰动系数与相应的NIHSS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28,P=0.046);52例患者患侧扰动系数与入院时APACHEⅡ无相关关系(r=0.17,P=0.22)。6腰椎穿刺术患者扰动系数与腰椎穿刺压力值呈正相关关系(r=0.27,P=0.04);扰动系数与对应侧别各动脉PI及RI均无相关关系(P<0.05)。7 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病程第5天扰动系数越高、入院NIHSS评分越高是患者近期预后差的影响因素,入院NIHSS评分越高也是患者预后差的影响因素。结论1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均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均伴有健侧脑组织水肿。2无创脑水肿监测可间接提示患者颅内压力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3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是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入院时神经功能广泛受损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4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可较灵敏地反应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程度,可作为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其他文献
该实验重点探讨腹腔冲洗液中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8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旨在阐明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的免疫机制,为临床早期预测胃癌的腹膜转移和腹膜转移
目的:应用标记滞留细胞技术对小鼠子宫中的成体干细胞进行标记与定位,探讨子宫腺肌病内膜细胞的起源。方法:(1)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建立:将新生雌性ICR乳鼠随机分为腺肌病模型组
比较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weight infants,LBWIs)生后早期间断鼻胃管喂养(intermittent nasogastric feeding,INGF)和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intermittent nasoduodenal feed
该研究通过8例负荷不同浓度MCSF的体外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试验,采用MTT 法和放免法(RIA)分别检测ESC增殖程度和PRL水平,探讨MCSF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和分 化的影响
目的:该课题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层粘蛋白(laminin LN)、层粘蛋白受体(laminin-receptor LN-R)的表达及血清中LN含量测定,以了解上述指标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分布规律及它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作为重要抗病毒物质的IFN-α(干扰素α),与HBV-GN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治疗HBV-GN的可行性,越来越为广大肾内科医务工作者
肾小球硬化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进行性积聚是肾小球硬化的基础.肾小球ECM主要存在于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区.肾小球ECM主要成分为Ⅳ、Ⅴ
克雷白杆菌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近年来研究证明克雷白杆菌易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BF).即使临床反复应用抗生素,仍不能清除BF中的克雷白杆菌,使感染变成难治.把以
该研究主要采用发色底物法,PCG扩增技术,水平及垂直凝胶电泳技术,银染技术等,以50例初次脑梗死及45例再次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浆PAI-1活性和脑梗死及再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