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介质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apova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但由于对这类油藏的储集体发育情况和流体流动规律的认识程度低,导致该类油藏目前开发水平较低。这类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溶洞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为其主要的流动通道,基质的储渗能力远小于溶洞和裂缝。从目前的研究手段来看,可以将复杂的缝洞系统简化为裂缝和溶洞的基本组合来探索其两相流动规律。   本文在总结分析缝洞介质主要储集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弱油湿的有机玻璃作为模型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四类共16个缝洞介质模型,分别是有机玻璃裂缝密度单元模型、有机玻璃裂缝网络结构单元模型、有机玻璃溶洞直径单元模型和有机玻璃溶洞密度单元模型。随后进行了水驱油实验和相渗实验,研究了模型结构参数,裂缝倾角,油水粘度比和注入速度等因素对水驱油效果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分析总结了缝洞介质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研究表明:油水粘度比为影响缝洞介质内油水两相流动的首要因素;各种缝洞结构参数对油水两相流动有重要影响;倾角对溶洞内的油水两相流动影响较大,而对开度较小的裂缝内的两相流动影响较小;注入速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驱油的进行,但不应该成为主要的措施和手段。
其他文献
学位
枯竭气藏储气库老井封堵工艺是储气库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工艺,其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储气库建设的安全性。为了改善气层封堵可靠性,提出了枯竭气藏老井封堵管柱研究,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作为最广泛使用的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作为我国东部重要产油基地的华北油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稳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目前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油化所合成的抗高温降失水剂进行了系统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溶液性能、应用性能、以及配伍
目前全国各大油田经过长期的开发,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期,在控制含水、保持原油产量、提高采收率的一系列措施中,三次采油处于很重要的位置,而其中聚合物驱是普遍采用的一
当钻遇复杂地层尤其是窄密度窗口地层、异常压力地层等时,经常会出现井涌、井漏、有害气体泄漏等钻井复杂问题。常规钻井中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并不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而控压钻
伴随着风电、核电等大型项目的深入发展及对整体吊装作业的要求,全地面起重机的臂架系统朝着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程大重量、大作业幅度工作的需求。具有超起装置的起重臂具有良好的起升性能,但由于结构复杂,其稳定性分析计算已成为国内大型伸缩臂发展的技术难点,而具有超起装置的伸缩式组合臂架的稳定性分析更是国内大型组合吊臂发展的瓶颈,极大的制约了国内对大型臂架系统设计的优化水平。目前为止,国内尚无可直
目前越来越多的老油田逐步进入特高含水期。该开发阶段下的开发特征不同于中高含水阶段,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技术措施。特高含水油藏水驱效果变差,需要新的开发调整理论。
虽然我国在不断调整农林产业结构,以及以特色林果业为主进行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使绿色环保林果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产业,但是我国大部分果树在栽培管理中并
本文在研究煤层气的储集、运移和产出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煤层渗流的气-水两相微分方程,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计算直井开采煤层气的地层压力和产能变化,比较影响煤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