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了解导致导管发生移位的相关因素,明确导管定位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了解导致导管发生移位的相关因素,明确导管定位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计算拍片当日和首次定位时的体重增长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胸片上导管尖端移位和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246张胸片符合纳入研究。首次拍摄胸片当日体重为0.6-1.46(1.06±0.25)kg;日龄为1-12(7.1±6.1)d。末次胸片时间为置管后(24±9.1)d;体重增长率为11.8%~114.8%,平均45.8%±27.3%;全部患儿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出现改变,其中75%出现2个椎体以上的改变,50%有3个椎体的移位,平均移位(2.5±1.5)个椎体。导管尖端偏移的幅度和体重增长率相关。在体重达到40%、70%、100%的增长率时,相对应的PICC导管尖端出现近似2个、3个和4个椎体的移位。PICC尖端位置改变和体重增长显著相关(r=-0.7,P<0.01);但不同体表穿刺部位二者的相关性有差异。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尖端位置受体重增长影响显著。结合PICC首次定位,体重增长40%、70%是导管位置追踪的关键时机。体重增长>100%应拔除或更换导管。易受骨骼生长和肢体动作影响部位穿刺的PICC,需提高导管定位的频次。
其他文献
所谓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以活动为基础,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活动促发展,达到真正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笔者发现: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它将更具有生命力。那么应如何开展数学课堂活动
【摘 要】基于雷锋精神与医德的内在契合,分析雷锋精神融入医德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雷锋精神融入医德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雷锋精神 融入 医德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29-03 医德是医生之魂,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有必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
目的探讨参苏温肺汤加减对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苏温肺汤加减组、泼尼松+丙酸氟替卡松组、联合用药组,每组60例,疗程60 d。检测临床疗效、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尝试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区位商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评价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活动的一个过程。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他们进一步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与动力,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至今仍困扰着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实践的学习,活动本身和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而是真正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要求。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笔者
【关键词】生物教学 引领 学生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123-01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着急问问题,问题设置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意把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的提问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学得毫无兴趣,教师也身心疲惫。课堂提问不应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P-gp、p53的表达和凋亡的意义。方法对17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实验组)和3例严重颅脑外伤、2例半球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查P-gp、p53;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P-gp、p53。结果对照组P-gp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未见胶质细胞有p53和凋亡表达;实验组P-gp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14例
一、物理模型 微型斯梯林低温制冷机是随遥感、微电子等新一代技术而兴起的一种微型制冷技术,六十年代初美国首先在U-2侦察机上用于红外元件的冷却,后又用于卫星上,被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