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时机、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收集1071例(1293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术前一般状态、发病率、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和出院时的MRS分级评估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出院时MRS分级评估显示早期组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4.67%),间期组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76.31%),延期组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86.73%),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35,p=0.001)。三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46%、1.87%、2.21%,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820)。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不良率高于血压正常患者的预后不良率。采用血管内介入方式治疗的患者早期、间期、延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6,p=0.526);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患者早期、间期、延期治疗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7,p=0.006)。同一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的患者不同时期治疗的预后不良率比较,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及延期手术预后肢体障碍的发生率低于间期手术的发生率(χ2=11.290,p=0.004)。大部分动脉瘤同时适合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血管内介入早期、间期、延期治疗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治疗完全栓塞率较高。动脉瘤在间期治疗增加死亡率和病残率,早期与延期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显微外科手术还是血管内治疗,治疗时机应选择在3d以内或14d以后;如需在3-14d治疗,应首选血管内治疗。对于术前Hunt-Hess分级级别较高、Fisher分级级别较高、或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无论早期、间期、延期治疗,其预后均较差。早期、间期、延期治疗,均无法完全避免血管痉挛及缺血性损害的发生,并且发生率与治疗方法无明确相关,应在术后积极进行抗血管痉挛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