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n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合并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BE)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并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30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该研究是CAP-China网络平台发起的一项全国多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了2014.01.01-2014.12.31期间在中国北、中、南地区13所三级教学医院住院的6 056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分布、治疗方案和预后结局等信息。比较CAP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组(BE-CAP)与不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组(非BE-CAP)患者的临床特征、病情严重程度、病原学和治疗预后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BE-CAP住院患者30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共计5 880例CAP住院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BE-CAP患者637例(占比例10.8%),平均年龄为64±14岁,与非BE-CAP患者相比,女性偏多(56.7%vs 45.1%,P<0.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偏低(22.02±3.88 vs23.43±7.70 kg/m2,P<0.001),较多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35.0%vs 11.3%,P<0.001)、支气管哮喘(12.2%vs 5.1%,P<0.001)、既往糖皮质激素吸入史(4.6%vs 1.1%,P<0.001)和1年内有CAP病史(21.9%vs 6.1%,P<0.001)。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紫绀和肺部听诊干湿性啰音的患者比例明显偏高,P均<0.001,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 O2)偏低(P<0.05),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多肺叶浸润和斑片影。合并支气管扩张症不增加CAP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CURB-65评分和PSI评分)。2、CAP住院患者病原体送检率为76.3%(4 489/5 880),痰病原学检测率63.8%,尿抗原检测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率仅为2.7%和5.2%。BE-CAP患者最常见的检出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14.4%)、支原体(13.4%)和白色念珠菌(6.7%),非BE-CAP患者最常见的检出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7%)、支原体(26.7%)和白色念珠菌(11.6%),肺炎链球菌和呼吸道病毒的检出率偏低。BE-CAP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非BE-CAP患者(14.4%vs 2.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增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OR 6.635,95%CI4.727~9.314,P<0.001)。3、与未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BE-CAP患者相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BE-CA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延长(12d vs 10d,P<0.001),30d病死率明显升高(8.1%vs 1.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增加BE-CAP患者的病死风险(OR 6.121,95%CI 2.062~18.171,P=0.001)。4、BE-CAP患者达临床稳定中位时间较长(6d vs 4d,P<0.001),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衰竭(27.8%)、心力衰竭(5.0%)和心律失常(0.9%),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BE-CAP患者(27.8%vs 19.7%,P<0.001)。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未增加CAP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和30d病死率,但BE-CAP患者院内病死率1.1%,30d病死率增至2.2%,病死率呈上升趋势。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CURB-65评分、PSI分级)显示:初始治疗失败(OR 6.675,95%CI 4.235~10.523,P<0.001)、呼吸衰竭(OR5.548,95%CI 3.681~8.363,P<0.001)、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7.0mmol/L(OR 2.490,95%CI 1.625~3.815,P<0.001)、白蛋白(Albumin,ALB)<35.0g/L(OR 1.647,95%CI 1.073~2.529,P=0.022)和CURB-65评分(OR 1.691,95%CI 1.341~2.133,P<0.001)是影响BE-CAP患者30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BE-CAP组较多比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既往糖皮质激素吸入史和1年内有CAP病史,缺氧症状更明显,动脉血氧分压更低,呼吸衰竭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必要时给予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2、BE-CAP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明显高于非BE-CAP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BE-CAP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对于存在铜绿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初始治疗应给予抗铜绿治疗。3、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未增加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总住院时间和30d病死率,但BE-CAP患者的30d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预后随访监测。4、初始治疗失败、呼吸衰竭、BUN>7.0mmol/L、ALB<35.0g/L和CURB-65评分是影响BE-CAP患者30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评估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其他文献
目的:男性2型糖尿病低睾酮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患病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性功能相关激素与骨密度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男性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且具有性激素六项及骨密度检查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24~86岁。剔除(1)确诊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2)有自身免疫性疾病;(3)有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体内水平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选择2017-2020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诊治并确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患者,排除最近明确感染、体
目的了解普通体检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检出情况,分析普通体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因素、饮食习惯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影响,为HHcy的防控以及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血清Hcy及其影响因素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影响,为HUA的防治提供新的健康管理途径。方法选取20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钠与心脏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了2018-2020年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199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e,PA)患者148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通过对老年共病住院患者的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及基础生理化验情况等方面的特征研究,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尤其是专科医生对老年共病及用药的认识,从而为共病患者的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本溪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年龄≥65岁,同时患2种及2种以上慢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疾病种类及数量、用药种类及数量、血
目的从不同角度探讨分析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关系,为HUA高危人群的识别及HUA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1.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一位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以及服药史等)、体格
目的:随着肥胖在各大洲的日益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它是世界第一大肝病,也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既往已有研究证实了联合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Waistline Circumference,WC)可以增强对肥胖相关疾病高风险个体的检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及健康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并分析对鉴别PBC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并通过比较不同病程PBC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探讨对于判断PBC患者病情有价值的指标,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1.收集整理2015.0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活动期凝血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与肠道炎症的关联,以及相关指标作为判断UC疾病活动性的价值,增加对UC的了解,从而为UC的诊疗提供新的参考。资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75例UC活动期患者为UC组,其中男性97例(占55.43%),女性78例(占44.57%),男女比例1.24
目的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与代谢风险因素如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有关的慢性肝实质损伤性疾病。早发现明确诊断和坚持长期监测是管理该疾病的重要一环。目前,NAFLD的无创诊断方法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分析NAFLD患者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探讨N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估Fibro Touc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