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广西先秦青铜器进行系统的梳理,进而对其分类别及型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法等理论方法探讨广西先秦青铜器分期、文化关系、分区、族属、社会形态等相关问题。文章首先论述广西先秦青铜器出土概况;其次,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广西先秦青铜器各类器物及其发展演变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再次,在考古类型学基础上结合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先秦青铜器进行分期,进而分区;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先秦青铜器的族属及他们所处的社会形态进行探讨。通过研究表明:(一)广西先秦青铜器可分四期,并集中分布在三大区域。(二)先秦青铜器包含有本地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滇文化等因素,有的青铜器为本地因素和外地因素单独出现,也有的是多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共同出现于一件器物上,在青铜器特征中形成多种文化共存现象。(三)桂东、桂东北区域出土的先秦青铜器属西瓯族创造,体现西瓯青铜文化;桂西南区域第一、二期和桂中、桂中南地区第二、四期出土的先秦青铜器属骆越族创造,反映骆越青铜文化。桂西南区域武鸣地区第四期出土的先秦青铜器族属较复杂。从考古学角度来看,该期独山岩洞葬和安等秧墓出土大部分先秦青铜器及共存物并非骆越族创造,究其文化源流,可能为西瓯族创造,应属于以平乐银山岭为代表的西瓯青铜文化的武鸣类型。(四)由于广西缺乏先秦时期聚落、手工作坊、城址等方面的考古材料,本文只能根据先秦青铜器类别、数量、族属的疆域、战争与王权、军队的出现等角度进行分析,初步认为广西先秦时期可能存在早期本土方国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