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1-1937年山东地区经历了清末“新政”、北洋政府统治、国民党入主等政局变动。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现代化承前启后的阶段,也是山东社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动、发展曲折、步履沉重之时代。在这30多年的发展中,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和社会等领域都有不同程度进步。技术传播体系的现代化演进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棉花作为农业中最大的经济作物,其生产技术的提高与推广无疑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20世纪前30多年山东地区棉花种植业生产技术提高与传播为整体,包括引起技术传播的动因、技术传播的主体变化、技术传播的途径或方式,以及技术传播的效果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对技术传播体系现代化演进对于社会现代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第一部分对20世纪以前山东省棉花种植情况进行总体性的概括与研究。依据正史、地方志、档案资料中的相关记载,并参考古今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考察了20世纪以前山东棉花种植业的情况。其中包括中国栽种棉花的历史及种植地域、山东的自然条件、20世纪前的山东农业经济等内容。由于地理、气候、地质等方面的适宜条件,山东的棉花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由于种植广泛,产量巨大使山东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产棉省。但是,此时山东棉花种植业的技术提高是自然经济框架下的传播与推广,不仅传播的主体限于政府机构,过于单一,传播的途径也主要是依赖棉农“自然"状态下的传递与交流,对于生产的影响细微且迟缓。
第二部分研究清末“新政”时期技术传播体系的变化及其折射出的现代化特点。在经济现代化启动的冲击下,尤其是清末“新政”对于生产的巨大推动,“自然”状态下的棉花种植技术发生了初步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政府组织通过引种外国优良棉种和农事改良试验、创办现代教育等方式逐步介入到生产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在烟台开埠、青岛港建成后,初入山东的外国商人、传教士也由于种种原因致力于促进技术的提高与传播。这些变化促使技术提高取得了不少成果,这包括优质美棉种的引进、现代棉花选育工作逐步展开、新式教育开始影响棉作技术等等。不足之处在于棉种改进不尽人意,科学意识滞后。
总之,这一时期山东地区棉花种植业技术传播仍是在自然经济框架下进行,其提高与传播实质上是对于经济现代化的被动接受。虽然自然经济下的封闭的生产状态被打破,新式的现代生产技术开始引进,但纵观技术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其演进只限于器物层面的推进。而技术传播体系的演进主要是对于传统社会的冲击,表现为树立积极开放的思想和开启现代性的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研究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技术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向纵深层次的演进。
辛亥革命爆发后,尤其是成功地推翻了封建专制政府的统治后,山东现代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这包括初步具有现代经济职能的政府的推动;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市场扩大的要求;改善农村经济的迫切需求等因素。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向现代政治经济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政府为棉花种植业的发展采取了诸多措施:颁布法规努力推广植棉、进行棉花选种与栽培的科学试验、设立棉花专业性试验机构、不断扩大现代教育等措施。不仅如此,发展后的民族纱厂、开明之士、传统的欧美势力以及羽翼初丰的日本商人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介入到棉花生产过程中。在这些主体的合力下,在诸多措施的推动下,山东的棉花种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体现在新式棉业教育开始实施、棉业科学试验开始起步、棉业试验场逐渐发挥效力、美棉得到大范围推广、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不断提高等多个方面。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科学植棉不够重视、鼓励措施未能有效推行、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干扰等问题。但是一系列资本主义政策、法令的规范与约束,使棉花种植业改变了过去散乱、无序、不规则的发展状况,逐步走上规范、合理、有序的现代经济发展轨道。这意味着这一时期棉花技术传播体系逐渐向制度层面的方向演进。同时,技术传播体系也大大加速了北洋政府时期社会的现代化演进,表现为促进社会的法制化建设和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第四部分研究国民党入主山东时期技术传播体系现代化的高峰演进。国民党入主山东后,由于政局的平稳、现代交通网络与商贸体系的扩展、快速发展的棉纺织工业的带动、棉作经济厚利的刺激、新兴棉业合作事业的推动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的棉花种植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南京政府和山东地方当局通过设立棉产改进指导组织、推行产销合作、进行棉业科学研究、培养植棉科技人才、大范围推广美棉良种、大范围推广美棉和棉花良种等措施推动棉花生产技术提高与普及。此外,包括民族纱厂、产销合作社、乡村建设研究院等民间组织,以及日本经济势力也都推动了棉花生产技术的提高。
因此在国民党入主山东后,棉花种植业的技术传播体系的现代化有了迅速的发展。这表现为科学的育种方法和程序的建立、棉花新品种不断选育及推广、棉花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和专业产棉区形成、棉业合作事业广泛推广、科学植棉思想与现代科技知识得以广泛传播。随着政府对棉作教育的推广,新知识的普及,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棉农在思想上尊重科学知识,生产实践中自觉学习科学知识,注意采用科学方法并且主动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思想指导生产,使山东棉花种植业的技术传播体系在这一时期达到其在解放前演进的最高峰,并且逐渐呈现向思想层面演进的趋势。技术传播体系的发展也使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初显成效,表现为现代化成果惠及广大劳动者和社会生产初步具有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