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經典釋文》(以下簡稱《釋文》)是一部集大成的因音辨義的音義書,其文獻學方面和語言本體方面的研究可謂是碩果累累,而關於《釋文》異讀的研究稍顯不足。目前學界主要是利用《釋文》的異讀進行音變構詞研究。學者們在編纂修訂兼注古今音的古代漢語字詞典時通常以《廣韻》確定常用異讀字異讀音的性質。然而,根據《廣韻》釋義作出的異讀性質的判斷往往與實際情況有出入。為了彌補《廣韻》在判斷異讀字異讀性質方面的不足,需要借助更多的材料進行佐證,古音義書尤其是《釋文》是這類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故本文把《釋文》的異讀字與同時期的韻書《廣韻》的異讀字進行全面深入地比較,以期能在對比研究中發現《釋文》異讀字更多的意義與價值。本文以《釋文》異讀字為基礎,與《廣韻》異讀字進行比較研究,先從異讀字的注釋體例、注音反切用字進行比較分析,然後就異讀字反切用字來比較歸納語音差異,最後對兩書異讀字的音義關係進行比較辯證。其中,異讀字反切用字體現的語音差異和音義關係辯證兩個重要部分的寫作皆堅持窮盡式的搜索原則,增強論文的科學性與說服力。異讀字音義關係辯證一章作為論文的主體部分,研究發現同一釋詞注音對應的義項《釋文》較《廣韻》更為豐富,音義關係更加準確具體,《釋文》中多出的義項,《漢語大字典》或收錄或缺收。獨見於《釋文》的異讀字,或音義關係齊全,或較《廣韻》多出注音而未標明釋義,但在整體上具體準確地記錄了這些異讀字的音義對應關係。本文通過對《釋文》異讀字的整理分析及其與《廣韻》異讀字的比較研究,得到充足而有力的材料證明《釋文》在兼注古今音的字詞典的編纂中有著重要的補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