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蕴含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党员、领导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胜利之“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更为复杂,党内存在的一些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党面临着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为严峻,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坡更陡”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关系到为党员补足精神之“钙”,为党的建设确保前进方向,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自喻。新时代突出强调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从现实背景分析,首先,加强理想信念建设对于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极端重要;其次,理想信念不坚定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存在。从理论背景分析,当前对于理想信念建设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相关研究仍具有一定拓展空间,且因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在实践中仍在不断加强,未来理想信念建设的话题将进一步成为研究热点而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本研究力求将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界定其准确概念,探讨其时代价值,总结其历史经验,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路径选择,对于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提供可参考、可操作的建议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阐述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研究现实背景、理论背景,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归纳当前相关研究现状,在介绍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党的理想信念本体、认识和实践三个维度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介绍,并进行文献评论;介绍本研究的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理论逻辑。首先从理想信念建设中建设、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建设三个核心词的概念入手,渐次分析其结构要素和过程要素,总结出理想信念建设的一般特征。在进行基础分析之后,将视角转入本文的核心概念,即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想信念建设的理论基础,明确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主要内涵和外延界定;最后在前文基础上进行本研究的逻辑建构。第二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战略价值。将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置于时代背景下,首先阐述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然后通过三个方面阐释其价值:一是从党员个体、党的领导、民族复兴等角度阐释其重要性;二是从改革开放背景、长期执政条件、国内外复杂环境等方面分析其紧迫性;三是从党的组织建设、理想信念内涵和教育手段的变化揭示其可行性。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探索历程与基本经验。按照党史的发展阶段,分别梳理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重要时期中,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突出特色,主要聚焦理想信念内容体系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认同及理想信念实践四个方面的主要探索。结合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新时代提供可参考建议,因而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理想信念建设的情况进行单列;通过对探索历程的总结,提炼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基本经验。第四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全文逻辑框架下,归纳分析出当前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内容体系构建不足,二是教育时代性不足,三是对象认同感不足;剖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西强我弱的意识形态形势造成巨大冲击、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带来消极影响、内容体系建设长期滞后形成的支撑不够、教育弱化影响了实际成效以及党员自身的内生动力缺乏等。第五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路径选择。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路径选择,首先是从理论要素、现实要素、价值要素、文化要素四方面提出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路;其次从制度建设、开展教育和建强队伍三方面呼吁推进贴近时代的教育工程;然后从参与表达机制、示范带动机制、规范约束机制三方面建议完善互动互促的认同机制;最后从自我修炼、组织淬炼、岗位历练三方面探讨知行合一的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