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弱蛛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蛛形纲:蜘蛛目)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207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蛛科目前全世界已知22属261种,主要分布于三个不连续的地区,即地中海地区,东亚地区以及北美和中美洲地区。中国已知5属69种,但中国弱蛛科的分类地位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曾有学者论述在研究东南亚地区的蜘蛛区系时指出,中国地区的弱蛛区系组成比较复杂,之前报道的中国弱蛛可能并不全是弱蛛属的成员。因此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对于理解中国弱蛛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利用分子系统学的手段,研究中国弱蛛科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对弱蛛科12属,154号标本的研究,包括了18SrRNA,28SrRNA,16SrRNA,COI和H3五个基因片段的测序,各得到120条左右序列,另外从Genbank下载COI、28SrRNA各38条,对这些数据使用贝叶斯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到以下结果:  1.在联合数据集贝叶斯分析得到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结构上,我国的弱蛛科分为四个分支,与分布于北美和中美洲的属相间分布,且各分支的节点支持率都比较高:各分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总体上反应了地理分布关系。  2.分支A中,包括了中国已发表的Leptonetela的属的所有在研种,16个未定名种及该属模式种L.kanekllis,说明我国已发表的Leptonetela的属的41个种分类地位是正确的。分布于河南省的Leptonetatianxingensis及Guineta属的一个种和Sinoneta属的三个种也包含于A分支中。结合形态学的研究表明Leptonetatianxingensis应为新组合Leptonetelatianxingensis(Tong&Li,2008),Guineta和Sinoneta应该为Leptonetela属的次异名。  3.B分支仅包含分布于河北省赞皇县1属1种,Rhyssoleptonetalaterilia,分子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的研究结果都支持该属的成立。  4.C分支包含分布于北京周边洞穴的属于Leptoneta属的5号标本,及1个未定名种,D分支包含分布于浙江省洞穴的属于Leptoneta属的3号标本,这两个分支与分布于德克萨斯州西南部到墨西哥的Chisoneta属,及分布墨西哥的Neoleptoneta属的关系最近,形成姐妹群。且都没有与分布于欧洲的Leptoneta属的模式种Leptonetaconvexa聚在一起。形态学分析也支持C,D两支不属于Leptoneta属,且与Chisoneta及Neoleptoneta存在着明显的形态学上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C,D两个分支不属于Leptoneta属,其中分布于北京地区的弱蛛因雄性触肢腿节上有两排大刺,这一特征在其他属中没有,我们认为可以定位一个新属,但浙江地区的弱蛛因与北京地区的弱蛛在形态上有相似处,因而其分类地位还需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人们对智能交通中公路标牌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目前针对公路标牌处理用于公路资产监管的方法及系统还比较缺乏。本文将OpenCV、Matlab
在铸造领域,熔体在凝固过程中因体积收缩可能会形成气孔,进而影响压铸制品的功能——这是任何压铸件厂商都不愿意看到的事.自2016年以来,Gruber & Kaja公司使用AUTFORCE公司
期刊
1 项目背景rn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规模化制造、高质量制造成为制约我国锂电行业和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影响我国在世界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企
期刊
前言rn多功能烤箱、数字时钟、烤面包机和GPS导航设备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很简单:它们都依赖于从硅片制成的微芯片.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中,想要找到一个不用微芯片的产品几乎是不
期刊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miR-153是一个肿瘤抑制因子,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通过抑制一些癌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具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这些癌基因包括与肿瘤干细胞相关的KLF5、NRF
学位
目标检测是成像制导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跟踪目标我们首先就得检测出目标。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对基于分形特征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人们已经提出的基于人造目
铁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铁参与多种生理代谢过程,如氧化代谢、红细胞生成、免疫应答等。但过量的铁具有细胞毒性,细胞内外的铁离子浓度通过调节转入和运出得以平衡。转铁蛋白
伴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前进,人们在能源上的需求日渐增加,化石燃料的枯竭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加之化石能源的燃烧引起了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对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不可估计的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兼具透明性和导电性两大特性,能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节能视窗、透明电磁屏蔽等领域。当前,显示技术越来越趋向于柔性化、超薄化,这大大促进了人们对柔性TCO薄膜的研究,其中在低软化点的柔性衬底上低温制备优质的ITO薄膜,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柔性ITO薄膜的特性、制备工艺研究,设计出并低温制备出了透光率大于75%、电阻率为8×10~(-5)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