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且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为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部就诊的FD患者共207例。根据罗马Ⅲ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及PDS与EPS重叠,运用悉尼消化不良指数简表(NDI),躯体化相关量表(PHQ-15),焦虑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度自评量表,对所选入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评估。对所选PDS及PDS与EPS重叠患者进行促动力及PPI治疗,EPS患者给予PPI治疗,观察治疗后第四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治疗后症状好转75%以上的FD患者分为有效组。对症状严重度、躯体化症状、悉尼消化不良简表、SAS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为χ2检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FD患者共207例,治疗有效人数105例,总的有效率50.7%,其中PDS治疗有效率56.3%(27/48),EPS治疗有效率39.6%(21/53),PDS重叠EPS的治疗有效率为53.8%(57/106)。抑郁及焦虑障碍总发生率分别为55.6%(115/207)、60.4%(125/207),在无效组中明显高于有效组比例(抑郁:65.7% VS 45.7%;焦虑:73.5% VS 47.6%)(皆P<0.05)。FD患者躯体化表现为头晕(OR 0.474,95%CI 0.268 - 0.837;P=0.010)、乏力(OR 0.293,95%CI 0.165 - 0.521;P=0.000)、口干(OR 0.425,95%CI0.243 - 0.744;P=0.003)、腹痛(OR 0.510,95%CI 0.288 - 0.904;P=0.020)及咽痛(OR 0.271,95%CI 0.085 - 0.862;P=0.019)在治疗无效组与有效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发现抑郁(r=0.540,P=0.000)、焦虑(r=0.356,P=0.000)及NDI(r=-0.523,P=0.000)等与FD躯体化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FD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可能有NDI(OR1.091,95%CI 1.032 - 1.153;P=0.002)、躯体化(OR 0.851,95%CI 0.727- 0.997;P=0.006)、经济生活压力(OR 0.455,95%CI 0.259 - 0.799;P=0.025)及体重下降(OR 0.359,95%CI 0.158 - 0.817;P=0.033)。结论:影响常规治疗FD疗效可能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抑郁、焦虑障碍、NDI、躯体化、经济生活压力和体重下降,其中,NDI和躯体化可能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