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主义视角下的亚欧关系——以亚欧会议为研究对象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在世界三大经济增长中心中,亚欧关系与美欧和美亚关系相比,明显滞后与薄弱。因此,亚欧两洲为加强政治、经济联系成立了亚欧会议,亚欧新型伙伴关系自此建立。本文将以亚欧会议作为研究对象,阐释新型亚欧伙伴关系的特点,揭示亚欧合作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亚欧会议是亚欧两地区之间复杂关系的一种模式,除此之外,两大地区之间还存在着其他联系与纽带,包括地区间、国家间、政党间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跨国交流。亚欧两地区间的这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成为国际政治新领域--地区间主义(inter-regionalism)--典型案例与标志。地区间关系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次,将对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在地区间主义的视角下对亚欧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对亚欧会议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亚欧关系是不对称的平等合作,其中欧洲占据优势地位。显而易见,亚欧双方虽然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但由于多方面的差距,双方的关系并不是对称的。作为区域建设落后的地区,东亚对欧洲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作为目前为止最成熟和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欧盟不仅对亚欧会议本身的机制建设贡献颇大,而且还通过亚欧会议展示了欧盟对外关系中所特有的“欧洲方式”,通过制度、价值观的输出,将“欧洲价值”扩展为“亚欧价值”甚至“世界价值”,间接隐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将“欧洲方式”具体到亚欧关系,可以看到亚欧双方在处理地区以及全球事务时坚持多边机制,采取政治-经济手段而非军事手段的政策偏好,凸现了欧洲的理念,放大了欧盟的能力。 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弥补了三大地区间缺失的一环,而且作为二战后唯一没有美国参与的重大地区合作机制,对整个国际秩序有着重大影响。亚欧合作意味着东亚地区在基本权力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全球问题的能力与渠道的扩展,提升了东亚的地位;同时,欧盟也可以凭借亚欧合作参与亚太地区的事务,不仅能够制约美国单边主义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其全球角色的形成。另外,亚欧会议体现的欧洲发达国家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之间平等协商和多边主义价值取向的合作精神不但对东亚地区进一步的区域合作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改变旧的国际秩序的不平等状态和失衡现象,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亚欧两洲差异较大,关系复杂,更进一步的深入合作还需要双方继续努力。但总体而言,亚欧关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值得期待。
其他文献
实证方法源于西方,它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也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方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诸多观点中,笔者较倾向于把实证方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募宾客集体创作的一部著作。《淮南子》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极广。包含哲学、政治、天文、地理、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