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脉络膜厚度变化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使用OCT测量NDR及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结构特点,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黄斑区脉络膜平均厚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35例(65眼),依据2002年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不伴有DR眼底改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 NDR),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2组,其中NDR组22人40只眼,平均年龄59.40±6.172,NPDR组13人25只眼,平均年龄60.40±8.226,健康对照组10例(19眼),平均年龄59.79±8.03作为研究对象,共分3组。受试者予测视力、眼压、眼轴长度、常规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入选标准为: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时配合良好,所得OCT图像清晰、排除合并有眼底及全身影响眼部情况的其他疾病如黄斑变性、黄斑前膜、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无眼内手术史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史、排除高度屈光不正的病人。健康对照组入选标准为:无糖尿病史、检查时配合良好,所得OCT图像清晰、排除合并有眼底及全身影响眼部情况的其他疾病如黄斑变性、黄斑前膜、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无眼内手术史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史、排除高度屈光不正的受试者。海德堡SD-OCT EDI模式(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测量正常对照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患者进行黄斑部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1.三组黄斑中心凹CSF及内层区域(SIM、TIM、IIM、NIM)对应的脉络膜厚度平均值比外层区域(SOM、TOM、IOM、NOM)要大,鼻侧比颞侧的CT值低,2.NDR组及NPDR组的CSF厚度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大,CSF厚度变薄,两者为显著负相关。3.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距黄斑中心凹不同距离的CT值均逐渐降低,NDR组与对照组比较,其CSF、SIM、TIM、IIM、NIM及TOM均比对照组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NPDR组与对照组比较,9个区域的CT值均降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NDR与NPDR组比较,除NOM区域外,其他区域P>0.05,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4.外环区域的脉络膜厚度测量发现,鼻侧的脉络膜厚度颞侧的脉络膜厚度要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环的鼻侧厚度均值较颞侧小,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EDI-OCT能定量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脉络膜厚度随年龄增加而成负相关,颞侧脉络膜厚度较鼻侧薄,脉络膜的厚度变化要早于眼底镜下出现视网膜改变,眼底镜下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络膜厚度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变薄,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相关研究证实了营养不良是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影响因素,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酒精性肝硬化和乙
2009年江苏省教育提出减负增效,重拳出击。减负了,学生在校时间少了,课后作业量也有了严格的限制,历史课似乎落入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地步。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既减负又增效呢?  一、整合——整合新课程教材资源  新课程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历史编年体系,以模块专题教学为特色,突出主题探究式的新模式。而且教材知识点比较零散,历史知识缺失了本来的时间主线,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要求大大提高,老师倍感压力。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出血性、遗传性疾病,累及育龄期妇女的10%-1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不孕、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严重影响
目的探讨婴幼儿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特点,评估高分辨CT (HRCT)对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例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确诊的中重度感音神经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单独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日,两周后血压未降至150/9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