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公司特质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相关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根据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抵消公司特质风险,即投资组合的特质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是无关的。而在现实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受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经济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各种原因的限制,不可能持有完全分散的投资组合,投资者所承担的公司特质风险需要相对应的超额收益来弥补,也就是说公司的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是正相关的。但近期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代表公司特质风险的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特质波动率之谜”。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对股票的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之间呈负相关的现象进行完美的解释。本文运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残差项的标准差来度量股票的特质波动率,利用投资组合分析法、二维分组分析法以及Fama-Macbeth两步回归法来检验我国在融资融券推出前后股票市场上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在融资融券推出前后,我国股票市场上都存在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呈负相关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能由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流动性、协偏度、交易成本、动量效应来解释;2)换手率可以部分的解释这种现象,由于换手率是异质信念的度量指标,所以本文从异质信念的角度对“特质波动率之谜”给予了解释。另外,本文还对融资融券推出之后,即我国在没有严格卖空限制的情况下,股票市场仍然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现象给予了分析,从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门槛高、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规模和范围小、我国股市面临的经济大环境不利于融券等几个方面给予了解释,认为到目前为止融券的利空并未真正释放其力量,所以在融资融券推出之后,我国仍然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