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模式是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直观体现,不同时期的教学模式带有不同的时代烙印。我国现行研究生教学模式既是经历数次模式变革的产物,亦受到当代高等教育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故要有效改革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需从其演变史中找寻相关影响因素,继而通过厘清这些因素对教学模式产生的不同影响,为当前教学模式改革需关注的若干面向提供借鉴参考。为探寻我国研究生教学模式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时空为轴,梳理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演变路径,发现60多年的教学模式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院系调整以前(1949-1952年),此间的教学模式彰显出民国时期的教育特色,表现为以效仿欧美国家为主。第二阶段为院系调整—“文化大革命”结束(1952-1977年),时值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全盘苏化的变革时期,教学模式在这—时期亦呈现出明显的苏联色彩。第三阶段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学位条例的颁布(1977-1980年),经历十年浩劫的高等教育开始制度重建,这—时期的教学表现为苏联模式影响下的教风犹存。第四阶段为学位条例的颁布—研究生扩招(1980-1999年),高等教育在此间进入大众化阶段,研究生人数急剧扩张,旧式教学模式在应对新时期挑战中,不断自我调整与修缮。第五阶段为研究生扩招后(1999年至今),当今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过渡到内涵发展,教学模式成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点,呈现出多变的特征。将这五段教学模式变革的历史相互比较发现,总体而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变化受制于内外部条件的制约。外部因素有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影响;内部因素则同各时期学校类型、学科结构、学生规模和师生关系的变化相关联。在具体分析每一因素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形式和程度的基础上,提出要保障新时期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成效,应努力提升高校的自主办学水平,注意规避政府可能的行政干扰,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兼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