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哈只墓为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父亲的墓碑,地处云南省昆阳县,马哈只墓墓志铭为郑和故里提供了历史依据,故为众人所知。因其被发现时间较晚,受保护程度不高,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加之其地处滇池旁碑刻为红砂石材质吸水性较强导致质地疏松,自身条件就加大了其受破坏的速度,对马哈只墓碑刻的保护应受到我们的重视。本文首先对马哈只墓碑刻做了相关概述,具体描述了马哈只墓碑刻所处的地理位置,随后围绕石刻档案的特点及价值对马哈只墓碑刻进行了描述,与《故马公墓志铭》相结合分析碑刻的价值所在,碑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郑和故里史料依据、穆斯林生活状态的参考和民族融合的见证三个方面,特别是对研究郑和故里来说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但马哈只墓碑刻现今却出现底部字体脱落、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笔者通过自然、人为和社会因素等三个因素分析碑刻所受到破坏的原因,在自然因素中全面系统分析温湿度、SO2、CO和空气污染物在马哈只墓碑刻自然环境破坏因素中所占重要程度,根据每天对昆阳空气质量检测指标的记录,分析出在不同季节中针对马哈只墓碑刻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提高对碑刻保护的针对性,能够更好的保护马哈只墓碑刻,最后从技术性、管理性和社会性保护等三个方面对马哈只墓碑刻的保护提出具体措施。通过对马哈只墓碑刻的保护研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有针对性提出并落实相关保护措施,同时提高人们的碑刻保护意识,对其他相关石刻档案的保护提供思路和方法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