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机制的体外循环模拟系统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94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类装置在进入临床试验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评估。体外循环模拟系统(Mock Circulation System Loop,MCL)能够在体外模拟不同生理条件下的脉动流环境,被广泛用于心血管人工器官的体外性能评价。在人体循环系统中存在多种生理反馈调节机制,其中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flex,BR)调节机制是维持人体动脉血压稳定的关键性机制。通过位于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感受人体动脉血压的变化,经过中枢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动脉、静脉和心脏,改变静脉无压体积、体循环外周阻力、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弹性以及心动周期五个效应器的输出,达到维持血压稳定的目的。因此本课题通过对前期搭建的MCL进行改造,建立了具有部分BR机制的体外循环模拟系统,为LVAD提供一个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更相似的环境,并通过实验研究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响应特性,验证MCL系统有效性和BR调控的生理合理性。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以课题组前期完成的具有BR算法的CAMSIM数学模型仿真结果为指导,对MCL平台进行改造并实现系统设计。基于LabVIEW开发环境,将在Simulink中编写的BR算法整合到MCL控制软件中,使系统可以根据平均主动脉压力(mean Aortic Pressure,mAoP)反馈值完成算法中效应器外周阻力(Rscp)和心动周期(T_hb)的动态计算输出。采用单片机与电动执行器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外周阻力的模拟,并建立BR算法中Rscp与执行器开度的模型关系,实现外周阻力的自动调节。同时建立T_hb与直线电机速率的模型关系,实现心动周期的自动调节。然后,在具有部分BR机制的MCL系统中进行基线和心室辅助心衰生理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实验。选取左心房压力(Left Atrium Pressure,LAP)以及血容量(Blood Volume,BV)的变化作为模拟人体生理状态扰动的实验变量,研究单一效应器参数Rscp、T_hb调控以及双效应器参数Rscp和T_hb共同调控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响应。当系统主动脉压在生理扰动下发生突变时,通过效应器Rscp和T_hb的调节,系统血压能在15s内恢复稳定,从而验证了 BR机制具有调节动脉压的功能。此外,将LVAD接入MCL系统,通过设置3L/min与5L/min两种辅助流量,研究不同实验变量下的血流动力学响应。实验表明,在LVAD辅助作用下,效应器对主动脉压仍然具有调节作用,但由于LVAD较强的辅助作用,调节效果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主动脉压力的脉动性变化明显。当LAP、BV增加时,心室压力升高,主动脉压力的脉动性增大;当LAP、BV减少时,心室压力降低,导致主动脉压收缩末期压力降低,脉动性减小。最后,将实验结果与前人模拟仿真结果、临床数据文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CL系统可以在单一效应器或双效应器的调控作用下,准确地模拟基线生理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具有一致性,并且符合人体真实的生理参数变化特点。通过对mAoP的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得出效应器参数对系统的调节时间在6.78~11.32s内,其中心动周期的调节效率高于外周阻力,参数的调整时间与临床数据结果具有一致性,所实现的部分BR机制对系统血压调节达到目标要求,这一结果对LVAD在进行临床试验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油气钻探领域发展过程中,新钻井技术对随钻测量技术信息传输速率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此情形下,相对于其他脉冲发生器,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仪器具有性能稳定,传输信号速率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数据量的巨大增长,从而造成网络带宽资源的不足。传统波分复用光网络已无法满足网络超大传输容量的需求,而多芯光纤弹性光网络具备大容量和
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和社会需求的变革,简单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遇到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一些课程过于依赖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缺乏先进性和实
在过去数年,边缘网络中传感器的数量急剧增长。物联网设备不仅扮演着数据的生产者,同时也扮演着数据的消费者。在当前以云计算为主的网络架构下,边缘数据需要跨越地理限制远
我国有着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优良文化传统,自20世纪末期,一直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在未来的十年中,我国
随着中国“新时代”的开启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开展,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的汉语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汉语国际教育与现代信息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2011年《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物联网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在交通、农业和物流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家战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
本论文主要从大连地铁站周边及内部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今国内外各大城市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概况的理论动态与实际案例,对大连这座城市以及大连市内各个分区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大量新兴网络应用场景出现,用户对于带宽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为了应对需求升级,历年来接入网领域内涌现出了多种制式技术与标准。基于网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