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40Cr13是一种马氏体不锈钢,淬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刀具和医疗器械和轧机耐磨滑板中。其中,不锈钢复合耐磨滑板覆层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其优点是硬度高、耐磨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硬度不达标。近年来,围绕着马氏体不锈钢的硬度不达标,开展了大量的制备工艺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生产出工业化产品,并且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具有大幅度优化的空间,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Cr13是一种马氏体不锈钢,淬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刀具和医疗器械和轧机耐磨滑板中。其中,不锈钢复合耐磨滑板覆层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其优点是硬度高、耐磨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硬度不达标。近年来,围绕着马氏体不锈钢的硬度不达标,开展了大量的制备工艺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生产出工业化产品,并且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具有大幅度优化的空间,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改变Q-P-T热处理工艺参数,实现对40Cr13钢微观组织的调控,以保证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在Q-P-T工艺基础上,引入高温热变形,模拟热变形参数对微观组织的影响,指导基于形变的Q-P-T工艺的实验研究和理论依据,然后对于不同热变形的Q-P-T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热膨胀实验,测得40Cr13的奥氏体转变开始温度823℃,转变完全温度为890℃,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375℃,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40Cr13钢微观组织的变化。奥氏体化过程使碳化物溶解,最终影响碳分配过程的初始碳浓度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在1100℃保温5min碳化物发生了完全溶解。(2)探究了不同条件下碳分配过程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Q-P-T工艺热处理得到的组织为主要为大量的板条马氏体和富碳的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的碳化物,碳分配温度在300℃-600℃,残余奥氏体都会出现一定的富碳现象,碳原子的活性和碳分配的保温时间决定了残余奥氏体富碳程度和析出碳化物的多少,通过力学性能的测试,在200℃淬火,400℃回火30min得到的强塑积最大达到23.94GPa·%,同时钢的硬度达到HRC60.2。(3)通过高温动态再结晶压缩过程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及变形量对动态再结晶后晶粒尺寸和再结晶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得出变形温度950℃、变形量60%时,材料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原始晶粒尺寸在70μm之间,变形后的晶粒尺寸大约在40μm。(4)基于模拟结果,开展了变形+Q-P-T热处理工艺实验,探究了结合不同变形量Q-P-T热处理后微观组织的变化和力学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其主要组织和传统的Q-P-T工艺一样均为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的碳化物的复相组织,但奥氏体晶粒尺寸明显减小,同时硬度相对于Q-P-T工艺有小幅提高。
其他文献
为了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塑性,需要对冷轧带钢进行退火处理,先进的退火技术是生产高品质冷轧钢铁产品的关键。全氢罩式炉由于其投资成本相对低,适用的钢种材料较多,产品深冲性能较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冷轧带钢的退火。将冷轧钢卷按照全氢罩式炉炉台的高度装炉,经过升温、保温、冷却过程,完成退火,钢卷在退火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和变化决定着它的退火质量。在罩式炉退火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尤其是针对钢卷温度场和保护气体流动状态
18Ni系列马氏体时效钢应用领域广泛。其中,18Ni(350)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更是凭借其2000MPa级别的超高强度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强韧性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高强度的同时提高材料韧性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点之一。为此,本课题通过常规热处理工艺优化、循环相变细化晶粒以及添加适量稀土La对18Ni(350)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强韧性匹配
铜/铝复合带不仅具有铜的高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还有铝的质轻、价廉的优点,在传热、导电等领域极具经济价值。铜/铝复合带冷轧时协调变形,影响着复合带的结合性能和厚度比,对铜/铝复合带厚度比及横向结合性能的研究,有助于实际的生产应用。本文以铜/铝复合带冷轧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轧制实验为基础,建立有限元模型,以此来研究铜/铝复合带冷轧协调变形机理及结合界面的横向结合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进行铜/铝冷
为探索新阶段建设交通强国背景下推动我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针对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形势要求和所处阶段,运用定性分析、系统分析和国际对标法,对新时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思路和路径进行研究。首先,在总结剖析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水平的基础上找出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然后,基于形势要求和阶段特征研判,提出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系统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
随着石油、建筑、汽车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对高频焊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国内外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优化焊接工艺参数,保证焊管焊缝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对高频感应焊接的焊缝质量研究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对感应加热过程产生的电-磁-热耦合进行分析。研究电磁感应的物理场耦合问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利用有限元法模拟计算的缺点在于,条件复杂的设置计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等国家战略的推出,为大湾区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深圳金融业2020年实现增加值4189.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GDP的15.1%;实现税收1472.7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2%。数字经济技术与金融、会计等传统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数字金融、智慧财务等新业态,
ESP无头轧制技术作为最新一代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具有高度集成化、短流程、轧制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和生产周期短的优势,产品具有“以热代冷,以薄为主”的特点,相比传统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优势十分明显。但是这也导致了轧制过程中精轧机组轧辊磨损速度加快,为了保证产品的表面质量,需要频繁的停机换辊,从而极大的降低了ESP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为了使生产线不停机换辊,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周期,于是提出了在线换辊。在
双金属管、双金属线是一种结构性、功能性材料,兼具了两种材料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建筑、化工、航天等领域。固-液铸轧是一种短流程生产工艺,已成功用于层状金属复合板的制备,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等优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铸轧辊面开设孔型与特殊的布流装置设计,实现了固-液铸轧制备双金属管和双金属线,但围绕其覆层金属变形行为尤其是截面形状控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以铜包铜绞线固-液铸轧工艺及
镁合金是目前金属材料中最轻的金属材料之一,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关注,镁合金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相对较高、弹性模量相对较大、散热性良好等优点。但镁合金存在耐腐蚀性相对较差、强度性能相对较低且无法使用热处理的工艺提高强度等缺点。铝合金晶体的面心晶格结构使其表现出较为良好的塑性,且铝合金的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呈现优良的耐腐蚀性。铝/镁复合板能够充分利用两者各自的优点,选用5052铝合金与
在钢铁的数千年发展中,马氏体结构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即使在极高的冷却速率(>104℃/s)下,具备良好抗氧化性的二元铁铬合金也无法通过马氏体相变得到有效的硬化。由于不存在碳,固溶强化和结构强化效果不佳,并且当铬的质量分数超过12%时,二元铁铬合金的高温奥氏体相区不存在。因此,铁铬合金必须依靠添加钨、镍等元素来实现良好高温抗氧化性与强度的结合,但是这将导致成本提升,并且增加生产和回收的难度。压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