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聚苯胺的合成及其低场电流变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流变(ER)流体通常是由不导电或弱导电固体粒子分散于绝缘液体介质中所组成,当给其施加电场,ER流体能发生从液态到固态的可逆转变等流变行为。ER流体在电场作用下的这种智能行为,使其在智能机器、工程制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目前,ER流体在高电场(kV/mm)作用下的电流变性能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高电场强度无疑对被施加电场的器件和ER流体材料的电击穿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究在低电场作用下即能显示电流变效应的智能流体体系,是电流变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必然趋势。本论文主要探究了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粒子硅油体系在低电场作用下的ER性能。其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制备了石墨烯(GE和RGO)。然后将苯胺单体分别在GE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和RGO的乙醇溶液中进行原位聚合,得到GE/PANI和RGO/PANI复合粒子,并对其形貌特征、结构组成、热稳定性等作了综合性表征。2.研究了RGO/PANI和GE/PANI两种硅油体系在低电场强度作用下的ER效应。结果显示,在低至目前普遍采用的电场强度一个数量级的电场下(50~350V/mm),RGO/PANI和GE/PANI两种流体的剪切应力、粘度、静态屈服应力、储能模量及损耗模量等都随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强,具有较明显的电致增稠和剪切变稀现象,且静态屈服应力都与电场的二次方呈正比。3.采用了CCJ和Bingham模型对RGO/PANI和GE/PANI两种流体的动态流变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其拟合度(R2)均达到0.999以上,且其动态屈服应力都与电场的二次方呈正比。4.研究了复合材料掺杂态pH、RGO的含量和温度对RGO/PANI复合粒子流体的低场ER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RGO/PANI(pH=10)流体的静态屈服应力随电场的升高增加得更快;RGO的含量越高,RGO/PANI流体的剪切应力越大;随温度升高,RGO/PANI流体的剪切应力在一定剪切速率范围内增加。
其他文献
席夫碱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配体,其合成相对容易,能灵活地选择各种胺基与带有羰基的不同醛或酮进行反应,而且它们可以与周期表中大部分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不同的配合物,其结构与反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物大分子与光谱探针偶氮氯膦Ⅲ、结晶紫和二甲酚橙的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反应机理,并建立了动力学法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新体系。研究了反应条件、共存
本文围绕当今配位化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领域,选择含有咪唑环的配体和柔性多齿配体,设计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配合物,并解析了其晶体结构。初步探讨了氢键、弱配位键、π-π相互
本刊讯2014年全省教育报刊宣传工作会议6月12日在南京举行。会议总结交流了一年来教育报刊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了当前教育报刊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
近年来,一维纳米材料因其在众多领域所显示出重要应用前景而受到普遍重视。准一维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线(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同轴电缆、异质结与超晶格纳米线,不仅是研究电、光、磁、热等基本物理性质尺寸与维度依赖的理想体系。而且可以作为连接与功能组元在“由下至上”设计与构建新一代电子、光电器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有关于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的中心课题之一。水热法是在相对较低的
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半结晶的线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耐化学腐蚀,耐热,高阻隔等优点,在氟碳涂料、锂电池、压电薄膜、过滤膜以及管材泵件五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上,PVDF高结晶度限制了Li+传导,降低了PVDF为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的离子电导率。同时,PVDF的成本较高。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对PVDF进行改性来解决。本文通过熔融接枝方法制备聚偏氟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VD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小学语文学习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应力求在教学中做到:激发学习兴趣
本文对固氮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固氮酶铁钼辅基中配体高柠檬酸在固氮活性中的作用进行报道,对最近一些年来文献报道的高柠檬酸和高柠檬酸内酯的化学合成进展进行了综述。采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