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胆汁淤积和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为主要特征,如不积极治疗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对于PBC患者而言,肝穿刺活检仍是目前临床上诊断、组织学分期、预后判断最准确的方法。但是由于肝穿刺活检是侵入性检查,故影响其在临床上的使用。研究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Ratio,RLR)、红细胞分度宽度淋巴细胞比值(red cell width distribution to lymphocyte ratio,RPR)等无创血清学指标在慢性肝病的纤维化程度、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关于这些血清学指标及参数在PBC中的诊断、组织学分期、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较少。我们旨在通过观察不同组织学分期的PBC患者以及UDCA治疗前、后MPV、RDW、NLR、RLR、RPR的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其与疾病进展、UDCA应答情况及预后评分的相关性,以探讨各血清学指标水平及变化对PBC患者组织学分期、UDCA应答情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自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PBC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UDCA规范化治疗(13~15 mg/kg/day)超过1年。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时的相关临床数据。对照组来自同期在我院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60例,并与病例组进行年龄、性别配比。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侧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BC患者治疗前RDW-SD、NLR、RLR、RPR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BC患者MPV水平虽高于健康对照者,但无统计学差异。2.PBC患者治疗前各血清学指标及参数水平与其组织学分期有关。晚期PBC患者治疗前RDW-SD、NLR、RLR、RPR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期PBC患者治疗前MPV水平虽高于早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血清学指标中,RDW-SD、RLR对PBC患者组织学分期的评估效更好,并且高于APRI的评估效能。尽管FIB-4的评估效能优于RDW-SD、RLR,但RDW-SD的敏感性最高。3.UDCA 治疗 1 年后,PBC 患者 RDW-SD、NLR、RLR、RPR、MPV 水平明显下降。PBC患者治疗后RDW-SD、NLR、RLR、RP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PV水平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UDCA应答者与应答不佳者之间治疗前的RDW-SD、NLR、RLR、RPR、MPV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5.Mayo评分较高的PBC患者RDW-SD、RLR、RPR基线水平高于Mayo评分较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DW-SD、RLR、RPR与Mayo评分分数呈正相关。6.GLOBE评分较高的患者RLR、RPR基线水平高于评分较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GLOBE评分之间无显著线性关系。7.UK-PBC评分较高的患者RDW-SD、RLR、RPR的基线水平高于评分较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DW-SD与UK-PBC评分呈正相关,RLR、RPR则与其无显著线性关系;8.NLR水平与PBC失代偿期患者的1年内死亡率相关,其预测效能高于MELD评分。[结论]1.PBC患者的RDW-SD,NLR,RLR,RPR水平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可反映PBC组织学分期,有望成为PBC疾病分期的血清学指标。2.经UDCA治疗后,PBC患者RDW-SD,NLR,RLR,RPR水平下降,但不能区分UDCA应答情况。3.RDW-SD、RLR、RPR升高提示PBC患者的预后不佳。4.NLR对PBC失代偿期患者1年内死亡率的评估效能优于MELD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