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思想是中国古代文体学领域一种新的理论范型。在文体内涵、文体形态、文体分类、文体观念、文体功能、文体文献、文体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文体思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明代文体学研究多以著作、学者、理论或文体为中心展开,在具体的理论学者、文体言论、文献资料以及一些文体理论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学术空间。本课题以个案研究为基础,选取明代文学之中典型代表人物及著作,着重分析其典型文体言论,以深入阐释其文体思想。论文分为绪论、主体、结语三部分。绪论结合已有成果对文体思想的核心论域进行界定,明确研究基础、理论依据及研究路径,阐明明代文体思想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主体部分以个案形式展开,分为九章。第一章探究宋濂的文体思想。宋濂将体用思想由哲学领域引入文体批评领域,使其产生了丰富的文体思想内涵。同时,宋濂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中注重历谙诸体,坚持辨体为先、注重体要,在得体失体与尊体守体之中寻求平衡。宋濂主张严体裁之正,对诗的正变古今、赋的比物成义、纪事的志大舍小等特征加以关注。宋濂论体裁常联系音节,拓展了文体思想的论域。宋濂的文体思想具有理学底色,为明代文体学奠定基础。第二章讨论吴讷的文体思想极其影响。吴讷一本于先儒成说的治学方法具有文体治学思想的集成特色。在《文章辨体》中“以备一体”则显示了其自觉的文体收录意识。彭烊等人的六篇序言,对吴讷文体思想继续发展,可见吴讷作为明代文体学典型代表影响之深远。第三章分析李东阳的文体思想。李东阳论诗具有留心体制的自觉意识,在文学批评之中注重文体。李东阳对文体风格与文体功能之间的关系做了丰富的论说,关注文体风格受文体功能影响。李东阳还从诗与文、诗与经、古诗与律诗、经与史等角度对诗文体性加以区分。第四章关注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的文体思想。李梦阳提出追古者未有不先其体的思想,在复古文学思想之中代入文体的考量。他认为有此体必有此法,将法度论与文体论相结合。其大量模拟之作显示其在语体层面进行模拟,向语体求法度,导致其被后世批评。第五章研究杨慎的文体思想。杨慎主张详其旨趣究其体裁,在文学批评之中显示出对辨体、得体、尊体等思想的自觉。他的文学创作众体兼善,对弹词等文体进行创新,并擅长破体创作。杨慎考镜文体源流,关注罕见文体,以选本方式进行文体批评。其文体研究方式深受博学思潮影响。第六章剖析王世贞的文体思想。王世贞提出审鉴诸体方可定其优劣,将文体批评作为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王世贞工自体中,巧运规外蕴含着对于辨体、破体、得体、效体等理论的思想认知。他提出用本相同而体裁区别,对于诗、词、曲、经学文体等进行论说。王世贞的文体思想中蕴含着一种对创新的期待。第七章研讨李贽的文体思想。李贽的八股文为至文的观念是建立在童心基础上的,并未专题写作八股文,也并未单纯从文体上提升八股文的地位。李贽认为如小说等俗文体也可以成为古今至文,提升了俗文学的地位。他也具有守体思想,认同为文要遵守体制,对于诗、序、赋等文体的论说显示了他的守体意识。同时李贽著述之中的文体选择体现了其为用选体的思想。李贽的文体思想具有异端思想的成分。第八章阐释公安三袁的文体思想。袁宗道的《刻文章辨体序》从辨体缘由、辨体角度、辨体守体、辨体创新等层次构建了关于辨体的严谨的思想体系。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体具有在语体上破体为文的特征,被后代学者批评为伪体,实际上具有破体创新的意义。袁中道力主变体创新,是公安派反对格套的思想的体现。第九章探讨朱荃宰《文通》治学范式展示出的文体思想。朱荃宰会通古今,文献征引非常广泛,但是其不规范之处也饱受批评。他主张谈经订史,显示其儒学底色,主张明法究变,分析文体对于文法和演变密切关注。他的学术观点以继承前人为主而能够有所纠正。朱荃宰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文体学理论体系,体现了明代文体学集大成阶段的理论意识的觉醒。第十章从整体上对明代文体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对明代文体思想的典型理论做了梳理,分析了明代文体思想集大成特色的表现及理论价值。结语部分反思了本研究的深入拓展空间和继续研究的可能。诗文作为历朝历代的主流文体,在文体学的论域之中向来深受重视,而明代的词、曲、小说、宗教文体以及历史文体等文体领域的文体思想仍然具有可深入拓展的空间。本研究对以前未广受学界关注的学者、文体言论、文献资料等蕴含的文体思想深入挖掘,以期适时弥补明代文体思想研究的学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