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2-2013年在江苏省太湖地区的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土壤类型为黏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试验以近年来推出的在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并适于太湖地区的4种类型(超级杂交籼稻、籼粳交杂交粳稻、粳粳交杂交粳稻和超级常规粳稻)共计2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系统地比较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的生育期、产量及其结构、群体茎蘖动态、光合物质生产积累特点、稻米品质性状特征的差异,以期明确该地区及周边地带有更高生产力的品种类型,为该地区高产、优质、高效水稻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性差异,籼粳交杂交粳稻产量最高,超级杂交籼稻产量最低,产量高低表现为籼粳交杂交粳稻(12.13t·hm-2)>粳粳交杂交粳稻(11.3t·hm-2)>超级常规粳稻(10.63t·hm-2)>超级杂交籼稻(10.01t·hm-2)。两年产量构成因子基本相似,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群体总颖花量。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生育期表现为,粳稻比籼稻全生育期明显延长,与杂交籼稻相比,籼粳交杂交粳稻、粳粳交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分别延长27d、23d、15d左右;常规粳稻生育前期(播种期-拔节期)的天数延长较多,而杂交粳稻中后期(拔节期-成熟期)的天数延长较多。2.粳稻的整个生育进程中茎蘖消长平稳,穗数足,成穗率高;而杂交籼稻的茎蘖动态却呈现“前期平稳,高峰苗数多,后期消退快,群体质量变劣”的态势,其成穗率低。生育前期,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杂交籼稻最高,籼粳交杂交粳稻最低,常规粳稻较杂交粳稻高;生育中期,籼粳交杂交粳稻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生育后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与生育前期的大小顺序相反,且此阶段是不同类型水稻间物质积累量差异最大的时期。杂交籼稻LAI早期上升较快,但后期急剧下降;抽穗期到成熟期趋势为粳稻大于籼稻,杂交粳稻大于常规粳稻,特别是成熟期粳稻的LAI还有3.0以上,说明粳稻后期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利于灌浆成熟。生育后期杂交粳稻光合势高,且群体透光率和叶绿素含量都较高,尤其是籼粳交杂交粳稻。3.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均极显著好于超级杂交籼稻(粳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极显著高,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显极显著低,胶稠度极显著长),而综合对比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略胜一筹。稻米淀粉RVA谱值特征表现为,粳稻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均极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极显著高于杂交粳稻;粳稻的消减值和糊化温度(特别是消减值)均极显著低于超级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极显著低于杂交粳稻;两种杂交粳稻之间除了热浆黏度以外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