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形成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农民工规模已达29077万人,而且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经过三十多年的流动,农民由乡入城的动机已从最初单纯的经济上比较收益的考量,逐渐演变成在城市的永久定居。虽然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在不断加强,但该群体自初始阶段便遭遇的城市融入壁垒而今依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形成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农民工规模已达29077万人,而且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经过三十多年的流动,农民由乡入城的动机已从最初单纯的经济上比较收益的考量,逐渐演变成在城市的永久定居。虽然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在不断加强,但该群体自初始阶段便遭遇的城市融入壁垒而今依旧。本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的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四个西部省份(直辖市)的样本,对其中具有市民化意愿的农民工展开研究。论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农民工城市融入指标,从经济、社会、制度、生活、心理融入与身份认同五个维度测量城市融入状况。在对样本的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个人、社会、制度和心理四个方面分别探析研究对象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具有市民化意愿的农民工尽管理论上更容易融入城市,但现阶段依然面临诸多融入阻碍。第二,在西部省份务工的农民工集中在次属劳动力市场就业,流入务工城市长期工作和生活,其举家流动已成为趋势。第三,在西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在心理与身份认同层面上融入程度较高,而在经济、制度、生活和社会四个层面的融入程度均较低。第四,家庭因素、制度因素、心理因素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因素中的年龄因素对农民城市融入的影响未呈现显著性。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思考建议:城乡一体化相关的政策设计应该具有差异化视角,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提供差别化社会服务,以增强政策的执行效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启动政策监督及政策实施的反馈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公共服务资源与户籍的城乡属性脱钩,实现城乡户籍制度的真正统一;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已是趋势所在,城市管理的思路应该与这一社会现实同步,推出的社会政策应更具家庭友好型的特征。
其他文献
马丁·艾米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中举足轻重的小说家,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在他的小说《伦敦场地》中,他延续了以往特立独行、惊世骇俗的写作风格,讲述了三个男性嫌疑人争当谋杀者,残忍奸杀了妓女妮古拉·西克斯的骇人事件。由于小说描绘了许多指向女性的色情和暴力场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艾米斯的“厌女症”倾向,但艾米斯本人却一再声称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女权主义者。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本
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都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而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贡献力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现阶段,我国在社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小政府”“大社会”的趋势逐步兴起。基于我国现下的发展情况,社会组织在产生和发展上都遵循不同的路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自愿用谦虚、协助、合作、共享的态度进行社会交往,乃至为他人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的所有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以往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虽已证实初中生父亲在位、自尊以及亲社会行为三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鲜有研究具体考证自尊在父亲在位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笔者认为自尊作为个体认知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极有可能是父亲在位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造成影响的近端因素。基于上述认识,笔者
增进儿童福祉向来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在维护儿童权利、保护他们免受伤害,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中国政府和慈善组织加大了在儿童福利方面的投入。今年6月由儿基会发布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8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2018》)介绍了儿基会在为儿童提供更好服务上做出的新的尝试。有些做法对
在我们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员工高强度工作,但同时员工所需要面临的工作压力也在无形中增大,从而出现员工离职的现象。社会工作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社工常是多面手,他们需要有随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要能处理服务对象的一切困难与问题,但是较大的职业压力与较高的离职倾向是社工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以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
这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是由罗莎(Rosa),皮埃塔(Pieta)和玛雅(Maia)共同撰写的论文《有关间接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术语问题:综述》。本文主要讨论由该文汉译引发的间接翻译本身的一些问题,聚焦理论、方法和术语方面。尽管翻译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间接翻译研究也已成为热门话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分析间接翻译的利弊和影响。在翻译界,关于间接翻译本身的研究很少。基于这种情况,本报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作家之一,受童年经历与社会变迁的影响,毛姆一生游历各国,在旅行中创作,在创作中追寻人生的意义,探索现代人的得救之道。其笔下许多异域情调的作品都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一方面描绘了现实异国景观的自然美,阐释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想象与情感的注入,构建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在对比与反衬中引发人们对文化及现实的反思。本论文将从乌托邦情结的角度切
本文是对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二十世纪初“fairy tales”在中日两国的接受》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翻译项目受国内某知名高校刘教授委托,隶属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论文为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以中日近现代儿童文学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阐述二十世纪初中日儿童文学观的形成及发展规律,研究领域涉及中日两国以及西方神话传说、文化概念差异。因此,该论文具有文化概念多、时代背景差异
通婚是衡量两个群体社会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的通婚状况作为衡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户籍限制放开背景下促进农民工中小城市社会融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研究”课题组收集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业转移人口外出务工行为对其通婚圈的影响。借鉴以往研究,通婚圈主要从“社会距离”和“地理距离”两个维度进行操作化,依据“社会距离”来
希腊与中东地区在地缘上比较亲密,彼此间的历史渊源长达3000年以上,从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地区建立城邦开始,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解体,两个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密不可分。2010年底爆发的“阿拉伯之春”所产生的中东难民,对希腊乃至欧洲社会的产生重大冲击。难民问题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难民问题是一个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的全球治理问题。“阿拉伯之春”的爆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