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核心,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生命层,是成土母质在气候、地形地貌、时间因素以及生物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成土母质作为土壤形成发育的基础,影响了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青海湖流域成土母质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河流冲洪积物、湖积物、风成沉积物(黄土、风成砂)、冰碛物、冰水沉积物等运积母质,及就地风化残积物。然而,迄今有关高原上不同类型成土母质的理化特性与开始发育年代的研究较少,致使各类型成土母质开始形成发育年代、过程及其环境背景不明晰。选取青海湖流域冲洪积母质、风成沉积母质与残积母质类型剖面共计27个,对剖面不同土壤发生层测定光释光年代,并建立相应的年代框架,获得不同类型成土母质开始形成发育的年代。并对剖面环境指标样品进行土壤粒度、有机质含量、元素地球化学含量测试,结合该流域已有的环境演变记录与气候背景,探讨该流域内不同类型成土母质上覆土壤的发育模式,以及土壤发育的气候背景。研究得出:1.青海湖流域风成母质自末次冰消期(~12.9 ka)以来发育;~12.9-8.2 ka为冲洪积母质集中发育期;残积类型母质于~14-10.2 ka开始发育。2.汇总各剖面粉黏比、CIA值与Rb/Sr值,认为风成沉积类型剖面上覆土壤的风化程度较高,其次为冲洪积母质类型土壤剖面,残积母质类型土壤剖面风化程度较弱。通过土壤厚度与年代的对应关系,计算各类型成土母质上覆土壤的净累积速率,发现风成母质类型上覆土壤累积速率较高,其次为冲洪积母质类型上覆土壤累积速率,残积母质类型上覆土壤累积速率最低。3.风成沉积母质类型上覆土壤的主要发育模式为风尘加积型。非风成母质类型(冲洪积母质和残积母质)土壤发育模式主要为混积母质风尘加积型。4.末次冰消期与早全新世风沙活动强烈,土壤概率密度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中全新世时期,气候逐渐暖湿,风沙活动较弱的,为主要的土壤发育期。在晚全新世气候趋于干冷,风沙活动再次增强,土壤的年代概率密度达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