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文化类型及内容研究——以2007年人教版必修教科书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化类型及内容研究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因为通过对教科书相关内容的研究,不仅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的认识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而且为文化内容相关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本论文以2007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在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将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化划分为共同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性别文化、阶层文化、同辈群体文化、特殊群体文化等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展现着不同的内容。通过对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不同类型文化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教科书在文化内容的分布上表现为民族文化分布存在差异、普通阶层文化内容相对偏少、性别阶层文化内容表述中存在显著差异、特殊群体文化几近缺失等四方面的现状,而这与历史教科书中知识选择的依据,即历史教科书中主流文化知识的选择和知识准入中国家介入的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教科书内容选取的限制,历史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选取必须依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文件;教科书编写中对传统编写经验的借鉴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传统史观对历史教科书编写内容的选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针对2007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制约因素,研究者提出在历史教学的主导者方面,教师要积极构建和培养正确的文化意识,合理处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文化内容方面的关系,并能够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历史教学的主体方面,则要求学生在整合自身文化背景和已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合理的欣赏和认识其他文化内容;在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方面,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理念,构建学生的国际视野,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所处地域的特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文化观,通过行为感知,让同辈群体文化和特殊群体文化的认知更加有效。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国家内忧外患有增无减,但是政府还是非常重视发展国家的教育,同时也重视发展边疆教育,通过教育来团结边疆各族人民,从而为加强国家建设而服
学习评价研究长期以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受到传统观念束缚而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此次数学课程改革对高中生数学学习评价提出了应然的理念要求,然而,广大一线数学教师
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作用的认识就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合作学习以世界规模推行之时,教师作用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化。在合作学习
“学习”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众所周知,“教改”、“学改”需要同步进行。近些年,国内外的高等教育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本身包括教和学两个方
生涯自我效能(career self-efficacy)反映的是个体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与特定生涯相关的任务或行为的能力的知觉或对达成特定生涯行为目标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生涯自我效能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