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与传统碘制X线对比剂相比较,探索液态金属镓用作血管对比剂在活体兔肝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血管显影效果、整体CT图像质量及其生物安全性,为新型CT血管造影材料的研发,三维重建组织器官中精细血管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只体质量3.5~4kg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只,对照组使用碘佛醇对比剂,实验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传统碘制X线对比剂相比较,探索液态金属镓用作血管对比剂在活体兔肝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血管显影效果、整体CT图像质量及其生物安全性,为新型CT血管造影材料的研发,三维重建组织器官中精细血管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只体质量3.5~4kg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只,对照组使用碘佛醇对比剂,实验组采用液态金属镓(纯度>99.99%)对比剂,两组均经股动脉穿刺法行肝动脉血管造影及腹部增强CT检查。由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两组CT图像后处理、感兴趣区的勾画与测量及图像质量评估,包括:1)腹主动脉、肝动脉三维血管重建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2)测量MIP、VR三维重建图像所示肝动脉最小显影直径。3)测量肝实质、腹主动脉平扫期和动脉期平均CT值与相应肝实质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测量动脉期肝动脉的CT值,要求同部位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st,ROI)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高度一致。4)用三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整体评估。数据统计取两位医师对同只实验兔测得数据的平均值,包括:(1)计算肝实质、腹主动脉在碘佛醇及液态金属镓造影后较其平扫期的绝对增强值。(2)计算两种对比剂增强检查后肝动脉、腹主动脉与增强肝实质CT值的差值。(3)计算肝动脉、腹主动脉相对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术后连续3天肌注青霉素80万U,密切观察并记录每只实验兔的饮食、排便、活动情况以及术后24小时经腹部CT平扫有无对比剂潴留。术后72小时生化检测新西兰大白兔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值,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1、实验组显示最小肝动脉血管直径、肝实质绝对增强值(0.671±0.080、21.333±4.780)均小于对照组(1.095±0.087、86.500±4.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腹主动脉的绝对增强值、肝动脉与腹主动脉较增强肝实质的CT差值(2230.740±417.701、462.807±38.273、2197.367±416.607)HU,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3.780±6.758、80.473±8.448、75.240±3.757)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肝动脉、腹主动脉相对增强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分别为(59.033±10.072、277.277±53.512),明显高于对照组(16.481±2.896、15.411±2.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整体图像质量优8例(53.33%),良5例(33.33%),差2例(13.33%);实验组优0例(0.00%),良8例(53.33%),差7例(46.67%)。对照组整体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发生食欲不振5例(33.33%),大小便异常2例(13.33%),活动度减低6例(40%),24小时后对比剂潴留0例(0.00%);实验组食欲不振9例(60%),大小便异常8例(53.33%),活动度减低11例(73.33%),24小时后对比剂潴留15例(100%)。实验组CT血管造影检查3天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组大白兔血清中Scr及BUN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肾损伤,病理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脱落肿胀、空泡形成,肾小球萎缩,炎性细胞、细胞凋亡数量增多。结论1、液态金属镓用作活体组织血管对比剂可显示更为精细的血管分支结构,且具有高血管与周围组织间对比度,为CT重建组织器官中细小血管网络的分布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临床开展微小血管的研究。2、液态金属镓在CT血管造影中对血管外周实质增强效果不明显,存在金属射线伪影,整体CT图像质量较差。3、相同注射剂量、注射流速与扫描参数条件下,液态金属镓用作CT血管对比剂与碘佛醇相比,所致机体不良反应率高,生物安全性较低,尚需进一步开展其毒性分子机制方向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患者静脉血肿瘤标记物、痰液细胞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及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和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甲基化等各项指标在周围型肺癌及肺部良性病变的敏感性,分析单一及多个指标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的诊断效力,评估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和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周围型肺癌诊
目的本文选取牙列缺损(缺失)伴颞下颌关节症状的患者采用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和可摘义齿两种修复方式进行咬合重建治疗,通过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CBCT影像中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线性测量,分析两种咬合重建修复方式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探讨在咬合重建治疗中恢复髁突正确位置的重要性;比较两种修复方式的临床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咀嚼效率的改变,研究修复方式的不同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8年10月
目的探究CD98基因沉默表达对黑色素瘤B16-F10对细胞增殖、凋亡进程的影响,及在3-磷酸肌醇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息传递通路中的作用。方法构建shRNA CD98载体转染至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shRNA-NC组、CD98-shRNA3组进行后续实验。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不同组别间增殖差异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进行测
目的评估肾上腺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1、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与人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表面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情况。2、用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0.001、0.005、0.01、0.05、0.1、0.5、1、5、10、20、40、60、80、100、500、1000μmol/L)以及β2肾上腺素
目的探究炎症微环境下微小RNA-30a(miR-30a)调控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30a mimics(模拟物)组、miR-30a mimics阴性对照组、miR-30a inhibitor(抑制剂)组、miR-30a inhibitor阴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脂多
目的观察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与EPZ005687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为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不同浓度的EZH2抑制剂GSK126与EPZ005687分别作用于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通过MTT、克隆形成、Ed U荧光染色实验检测两种药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Hoechst33342
目的探讨 miR-137 和 C-X-C 基序配体 12(C-X-C motif ligand 12,CXCL12)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阐明miR-137的抗癌作用;为进一步评估CXCL12是否是miR-137的客观靶标提供实验依据,为GBM的靶向治疗寻找可能的潜在靶标。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50例GBM肿瘤组织以及U87和U251
目的通过高菌量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P.g)感染小鼠口腔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牙周炎小鼠中M1型巨噬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用15只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n=5):正常对照(Sham)组、P.g+羧甲基纤维素钠(P.g+CMC)组和P.g+ATRA处理组。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金纳米笼@聚乙二醇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CT对比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强X线吸收系数、血液滞留时间长等性能,为应用于人体成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银(Ag)纳米颗粒与四氯金酸(HAuCL4)溶液进行电置换反应制备了金纳米笼(AuNCs)溶液。在二甘醇中制备的尺寸为25nm的银纳米立方体用作合成尺寸为30nm金纳米笼的模板。然后,将SH-PEG(巯基-聚乙二醇)(分子量≈2000,10
目的探讨MET激酶抑制剂BMS-777607对舌鳞癌细胞CAL27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ET激酶抑制剂BMS-777607分别作用于舌鳞癌细胞CAL27细胞,通过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及Ed U细胞成像实验检测BMS-777607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Heochst33342染色观察BMS-777607对舌鳞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通过JC-1染色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