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下车库火灾并不是单一的固体物质火灾或液体火灾,其可燃物类型比较复杂,且地下车库火灾有散热困难、烟气量大、温度高,易燃易爆等特点,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救援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地下车库的防排烟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防排烟系统设置方式十分必要,对地下车库火灾救援和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地下车库火灾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车库火灾并不是单一的固体物质火灾或液体火灾,其可燃物类型比较复杂,且地下车库火灾有散热困难、烟气量大、温度高,易燃易爆等特点,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救援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地下车库的防排烟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防排烟系统设置方式十分必要,对地下车库火灾救援和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地下车库火灾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中对地下车库防排烟系统设计的不足和差异之处,对地下车库补风系统和防烟分区最大面积划分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利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对实例地下车库建立模型,根据现有规范对补风风速和补风量大小的要求,设置不同模拟工况,对地下车库补风系统进行研究,得到地下车库补风风速应设置在8~9m/s,补风量应设置为排烟量70%时效果最佳,为地下车库补风系统设计提供依据。(2)综合考虑地下车库火灾发生时火源位置的随机性,设置中心火源、短边墙边火源、长边墙边火源三种不同火源位置,分别研究补风口相对位置对火灾发生时地下车库烟雾蔓延和温度场的影响,得到火源发生于不同位置时长边对称补风效果均优于短边补风、长边同侧和非对称补风方式,得到地下车库多位补风口的最优开启方式,并通过python程序实现联动为地下车库补风口位置设置提供技术参考。(3)对两规范中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划分的差异进行研究,在火源位置设定不变的基础上,研究当防烟分区面积为500 m~2、1000 m~2、1250 m~2、2000 m~2时烟气蔓延与温度变化,得到应将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划分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规定不超过1000m~2更为合理,且应将疏散口设置在不同防烟分区内更有利于人员疏散和救援。
其他文献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调节蛋白质稳定性和功能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目前人们已经采用了各种策略来分析泛素化蛋白质组。但是,无论在研究整体蛋白泛素化,还是单一蛋白泛素化,泛素化偶联物都以较低的水平存在。虽然泛素化修饰属于高丰度的翻译后修饰类型,但是它在整体蛋白质组中的含量比例是较低的,只占了总蛋白质组的1%甚至更低。26S蛋白酶体以及去泛素化酶的作用导致泛素链易被催化去除,如果没有预先对低丰度的泛素化蛋白进
滑动支座作为一种新的支座形式,将其应用在楼梯中时,通过把梯段板与梯梁采用叠合的方式断开,从而形成滑动楼梯,有利于提高楼梯间的抗震性能。但是在地震过程中存在梯段板剧烈
建筑传热量是直接影响采暖和空调能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围护结构传热量占建筑总传热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外墙传热量又占其20%以上。合理的建筑热工设计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对实现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气候不仅影响建筑传热量,也影响人们对热舒适的要求。极端热湿气候具有高温高湿、强辐射的特点,该气候下的建筑隔热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气候特点。然而该气候下的外墙隔热设计方法及构造方案大多参考气候特点不同的夏
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既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又充分利用了建筑垃圾,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结构形式。本文在课题组既有研究基础上,对节点的形式进行了拓展,使用了
Al2O3陶瓷和金属Ti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能使其在生物植入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磁控溅射表面金属化方式对Al2O3陶瓷和金属Ti表面改性,
当下,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已经成为其更加广泛发展应用的关键制约。工业上常采用电镀的方式对Al合金进行改性,但电镀废液会造成环境污染。超声波在液态钎料中传播过程中会伴随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种涉及体内多个病理生理的过程,而蛋白质对这些过程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体内几乎每一个生物功能的发挥都有蛋白质的参与,故蛋白质可用作组织生物学状态表征的客观指标。细胞通过不断调控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活性来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改变,所以蛋白质无论是在质或量上都反映了处于活动中的细胞的一种生理状况。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MS)具有精准度高、特异性高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负极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商业化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类材料,其理论容量只有37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崛起,国内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及速度在不断的变化。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物流巨头与国内国有大型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处现代亚洲季风影响区域和中国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此地沉积物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记录了气候演化的重要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冬夏季风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理想地点。研究区尖扎盆地地理位置特殊,不仅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空间分布上又处于三大自然区交汇部位、冬夏季风汇聚地带,因此其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盆地中巨厚的沉积物蕴含了丰富的构造与古环境信息,是记录气候环境演化的良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