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与短时SBPV的关联。方法2006-2007年,由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建设医院共11家医院参加,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了第一次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由参加第一次体检的医务人员在相同地点对同一人群按第一次体检的时间顺序分别进行第二、三、四次健康体检,调查内容、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检测均同第一次健康体检。研究人员于第三次体检时年龄大于等于60岁且完成健康体检的部分参与者,重新预约时间进一步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将其中长时及24小时血压资料完整的752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长时SBPV用4次年度间收缩压计算所得收缩压标准差(SSD)来表示。短时SBPV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所得的收缩压标准差(SSD)来表示,即24小时SSD、日间SSD、夜间SSD。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长时SBPV与24小时、日间、夜间SBPV的关系。按照长时SSD的三分位数,将其分为3组:第一分位组长时SSD<9.09 mm Hg(1 mm Hg=0.133 k Pa),第二分位组长时SSD为9.09~14.29mm Hg、第三分位组长时SSD≥14.29 mm Hg。结果1研究对象的年龄平均为67.00±5.65岁,女性为284例(37.8%)(284/752)。第一、二、三分位组的24 h SSD分别为14.7mm Hg、14.7mm Hg、15.7mm Hg(P<0.05),日间SSD分别为14.1mm Hg、14.2mm Hg、15.4mm Hg(P<0.05),夜间SSD分别为12.0mm Hg、11.8mm Hg、11.9mm Hg(P>0.05)。2长时SSD与24小时SSD、日间SSD、夜间SSD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P<0.05)、0.145(P<0.05)、0.019(P>0.05)。3影响长时SSD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日间SSD每增加1mm Hg,长时SSD增加0.147mm Hg(P<0.05)。4影响长时SS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基线SBP、BMI、LDL-C、HDLC、TG、hs CRP、饮酒、吸烟、体育锻炼和服用降压药后)显示,日间SSD第三分位组是长时SSD>11.94mm Hg的影响因素(OR=1.58,95%CI:1.07-2.33,P<0.05);24小时SSD(OR=1.30,95%CI:0.89-1.91,P>0.05)及夜间SSD(OR=0.86,95%CI:0.59-1.25,P>0.05)第三分位组不是长时SSD>11.94mm Hg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与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呈正相关,未发现长时收缩压变异性与24小时及夜间收缩压变异性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