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将养猪生产学、系统工程学、畜牧系统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融为一体,把杜洛克(D)种猪生产系统、长白(L)种猪生产系统和大白(Y)种猪生产系统置于同一动态仿真模型中进行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确定了种猪场生产系统的边界、内部畜群状态关系,并确定了相应的技术参数、生物学参数和经济参数,用系统动力学专用仿真语言——Vensim4.0编写程序,建立了种猪场生产系统动态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程度和模拟能力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论文主要研究了种猪场生产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三个种猪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各个猪群的存栏量、三个品种的猪群结构以及猪群突然发生变化时,种猪生产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种猪生产的实际情况,将猪群分为种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后备公猪、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猪、育成猪和育肥猪,使种猪场生产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个种猪生产系统和全场的各类猪群存栏量,更具有参考价值。同时,还给出了三个品种的猪群结构,有利于管理者确定不同规模的各个猪群存栏量。2.本研究给出了杜洛克生长猪、长白生长猪和大白生长猪作为种猪出售的比例和进入育成阶段准备作为种猪出售的比例。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变化,利用本模型可以调整生长猪出售比例和育成比例,找出最佳的比例关系,为管理者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3.以杜洛克种猪生产系统为例,模拟仿真了当后备母猪一次多量充群后,不同猪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基础母猪群在初期的变化比较剧烈,以后则逐渐趋于平稳,未造成基础母猪群的太大波动。但是,其他猪群的存栏量却忽高忽地,变化得非常剧烈,而且一直处于激烈的波动状态。因此,为了达到均衡生产和充分利用栏位的目的,在实际生产中,后备母猪应分批、均衡地充入到群体中。4.通过灵敏度分析可知,本模型能够通过调整有关参数,模拟不同生产管理水平的种猪场生产系统。5.本研究给出了种猪场生产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个种猪生产系统出售的各类种猪和肥猪数量、淘汰的种猪和后备猪数量,为管理者制定生产计划、产品营销计划和预测销售收入等提供参考。同时,还给出了三个种猪生产系统的成本、饲料费、产值和利润等经济参数,对管理者进行经济核算、产品定价和确定经济指标等都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