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感染镰刀菌的麦芽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大麦、麦芽与啤酒中呕吐毒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20:80,v/v)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等浓度洗脱。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简便且准确可靠。大麦、麦芽、啤酒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55%-90.58%、92.53%-101.22%和82.95%-96.92%。检测不同麦芽与啤酒呕吐毒素含量,发现正常麦芽与啤酒中毒素含量很低或没有检出,而染菌麦芽中毒素含量较高。麦芽中呕吐毒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用本来含有呕吐毒素的大麦来制麦,二是感染了镰刀菌的大麦在制麦过程中产生。针对第二种情况,本研究特选择四株产呕吐毒素的镰刀菌:禾谷(F.graminearum)、雪腐(F.nivale)、串珠(F.moniliforme)、燕麦(F.avenaceum),分别将其孢子按照不同梯度接种到大麦上,考察其在制麦过程中产生毒素情况。在发芽后期,接种镰刀菌的麦芽呕吐毒素含量急剧增加,超过了国标对呕吐毒素限量,会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染菌麦芽的相关理化性质分析,发现染菌麦芽浸出物有所提高、过滤速度有所加快,但麦汁浊度却明显增大,对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主要由于制麦过程中接入镰刀菌而导致麦汁浊度的异常,针对染菌麦芽的理化指标:蛋白质、总多酚、β-葡聚糖、水溶性木聚糖、α-氨基氮等;以及镰刀菌孢子、菌丝两方面对麦汁浊度异常做了初步研究。经过试验发现镰刀菌孢子、菌丝对麦汁浊度影响较小。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麦芽的理化指标与浊度的多元线性关系,发现蛋白质含量对浊度的影响最大,并建立蛋白质含量与浊度的相关模型:浊度=0.181×蛋白质含量—18.877。将镰刀菌接种到麦皮培养基培养5天,提取培养基中蛋白,经AKTapurifier,采用Superdex G-100凝胶分离,将得到的两种蛋白分别添加到麦汁中,发现麦汁浊度显著增加。SDS-PAGE电泳分析,两种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别为44、56KDa。制麦过程中镰刀菌在产生毒素的同时,也产生蛋白,在进入麦汁后与多酚结合,形成蛋白质-多酚络合物,最终导致麦汁浊度增加。当麦芽浊度过高,且由于蛋白质含量过高导致,那么说明大麦有可能感染了镰刀菌,就需要对麦芽毒素含量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