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普及有质量的高中教育这一发展目标,这为高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如何提升高中教育的质量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之需求,是当前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关涉高中教育质量研究的诸多论述中,宏观政策调整与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落实无疑是核心研究焦点。当前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高中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将推动高中教育的价值诉求从"全面育分"走向"全面育人"。如此,当探讨如何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时,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学生发展。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学生文化。因此,本研究将从学生文化的视角来探索如何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并由此推动高中教育实现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融合。本研究基于高中学生视角,以抵制理论作为研究支撑,在深度了解当前我国高中学生学校生活状态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学生如何通过抵制外部控制来发展和保存自己的文化,而这些独特的文化基因对于高中学校和高中学生又具有哪些重要意义。由此,本研究的主要假设为:一是学生是有着独立思想与独立人格的鲜活个体,他们可以发展属于自己的特定文化;二是学生的"抵制"并不是"异端",而是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三是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上述假设,研究试图解决如下问题:第一,什么是高中学生文化,其影响因素包括哪些方面?第二,高中学生文化有何价值?第三,当前我国高中学生文化发展现状如何,其主要困境在哪里?第四,高中学生文化当如何发展方能迎合"核心素养"之需?由此,本研究以Q高中为研究对象,采用批判人种志研究方法,从高中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闲暇生活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究。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包括:第一,高中学生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特征与价值诉求。高中学生文化是高中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精神创造,其精神理想是个体性发展和主体性发展。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①高中学生文化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群体的关系建立;②高中学生文化可映射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观,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③高中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构件,是提升办学品质,建构校本评价体系的核心话题;④高中学生文化可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循环,为家庭与学校合作搭建桥梁;⑤高中学生文化是提高社会创造力和形成青少年消费市场的重要推动力,影响社会变迁。第二,我国高中学生文化在抵制与创生中形成与发展。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学生文化主要渗透在学习、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三种生活方式之中,它们形成于对外部控制的抵制之中,其实然状态体现为:①学习始终处于严格控制与监督之下,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被激发,但为避免遭受惩罚,他们会对各种监控从公开抵制转为隐蔽性抵制,尤其反应在对学科课程与学科教材的抵制上,一方面学生会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与重复"训练",另一方面他们会尽可能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②"班级"文化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交往深度与广度,学生的抵制常针对师生关系、课堂互动与生生关系,但社团等校园活动为学生交往文化的创生搭建了载体,这类隐性课程成为影响学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应试背景之下的高中学生闲暇生活枯燥而单调,学生会采取各种方法抵制各项制度,比如零食管理、互联网使用与课外活动时间等等,并最终创造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属于他们的闲暇生活。第三,我国高中学生文化的形成反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其一,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渴望自己承担学习责任,探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其二,在交往之中,他们期待更多的载体与平台,通过发挥自己的选择权与自主权,建立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其三,在闲暇生活中,他们对自由拥有无限期待,却也愿意承担与此相伴的责任。如此,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生活、以社团为中心的交往生活和以体验为中心的闲暇生活当为高中学生文化的应然图景。上述结论,对认识当前我国高中学生文化的基本状态具有一定价值,可为推动我国方兴未艾的新一轮高中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实践资料。也正如此,本研究最后围绕高中学生文化的应然状态,提出了以重构高中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建立高中学生文化共同体、转变教师角色和重构课堂文化为主的策略来推动高中学生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