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MBBR所采用的微生物载体材质多为球形聚丙烯,或是管状聚乙烯,这类材质的微生物载体虽然具有相对耐用的优势,但是也具有微生物不易附着,流化程度较差等缺点。本研究使用MBBR工艺对实验室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同步运行三组分别选用了聚氨酯吸水凝胶(Porous Polymer Carriers,PPC)、聚氨酯(Polyurethane,PU)海绵、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三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74);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发展基金(6020320005K0);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项目(JCYJ2018030516371036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MBBR所采用的微生物载体材质多为球形聚丙烯,或是管状聚乙烯,这类材质的微生物载体虽然具有相对耐用的优势,但是也具有微生物不易附着,流化程度较差等缺点。本研究使用MBBR工艺对实验室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同步运行三组分别选用了聚氨酯吸水凝胶(Porous Polymer Carriers,PPC)、聚氨酯(Polyurethane,PU)海绵、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三种材质微生物载体的MBBR反应器,在ρ(COD)=400 mg/L;ρ(NH4+-N)=20 mg/L;ρ(TP)=4 mg/L的进水条件下,考察了三种微生物载体对MBBR工艺的启动性能、COD去除效果、总氮总磷去除效果的不同影响;运用16S r DNA基因测序技术,对三种微生物载体上的生物膜样品进行测序,比较各自微生物群落的特点;运用宏基因测序技术对生物膜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其功能基因的丰度情况,并对氮元素的微生物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定期检测三组装置的出水情况,发现MBBR对于生活污水中的一般有机物的有着较好的去除性能,进行实验的三组MBBR装置的出水COD指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水的要求。氮去除方面,PPC-MBBR、PU-MBBR、PP-MBBR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69.32%、71.24%、62.55%,PU-MBBR虽然去除氨氮的效果最好,但是其反硝化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总氮去除效果并不好,综合氨氮、硝态氮情况来看,PPC-MBBR具有三组装置中最好的氮去除效果。总磷去除方面,本试验中,三组MBBR装置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去除率,出水总磷平均浓度均高于1mg/L,只满足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的标准。原因是大量游离的硝酸盐氮对聚磷菌起到了抑制作用。对三种微生物载体的生物膜样品进行16S r DNA测序,发现PU载体具有最高的微生物丰富度。在属分类层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区别较为明显,PPC-MBBR中出现了较高丰度的Denitratisoma菌属和Nitrospira菌属,这可能是PPC-MBBR在三组装置中拥有最稳定的脱氮能力的原因。PU-MBBR中出现了较高丰度的Sphaerotilus菌属,这可能与PU载体氧传质效率较高且原水中较高的Fe2+浓度有关,此外,PU-MBBR中还检出了较高丰度的Haliscomenobacter菌属,说明在环境温度较低时,PU-MBBR出现了丝状菌膨胀的现象。PP-MBBR中较高丰度的菌群都不具备明显的硝化/反硝化能力,且在PPC-MBBR中大量存在的Denitratisoma菌属,在PP-MBBR中的相对丰度较低(0.18%),因而导致了PP-MBBR装置的脱氮效果较差。除此以外,一些与脱氮相关的重要菌属,如Thauera菌属等,在本试验的三组装置中都只检出了较低的相对丰度,这些现象导致了本试验三组装置的总氮去除没有达到更好的水平。宏基因方面,KEGG注释结果表明,从PPC、PU、PP载体中分别得到了687509种、815894种、802857种功能基因,并从中注释到666种与氮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分别占PPC-MBBR、PU-MBBR、PP-MBBR功能基因总数的0.097%、0.082%、0.083%。根据氮代谢通路图对脱氮相关过程的功能基因进行丰度统计时发现,在几种脱氮途径中,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基因含量最多,参与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含量排第二,这些现象说明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在本试验的三组试验装置的脱氮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该过程的各功能基因进行分析,发现Amo CAB与Hao基因含量较少,其在氮循环中的主要作用为将NH4+-N转化为羟胺与亚硝酸盐氮,这一现象也导致了氨氮的转化成为整个脱氮过程的限速步骤,也是本试验没有达到更高的总氮去除率的原因。
其他文献
我国岛礁、高原等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铺设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与大陆电网互联面临建设难、成本高等难题。由柴油发电机和储能装置作为能量核心支撑,光伏灵活接入构建的三端口能量路由器,既能解决柴油发电单一供电的不足,又能联合各类微源配置接口灵活的多能源微电网。基于直流母线的三端口能量路由器具备成本低、无需考虑频率和相位及无功补偿设备等优势,有利于直流用电负荷灵活高效挂网运行,已成为建设偏远地区高可靠、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获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是计算原子尺度微观过程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制药、半导体设计等众多科技领域。然而,由于DFT计算开销大,导致基于DFT的微观原子运动计算耗时极长。例如,使用8个CPU核的服务器(具体配置:Intel CPU 2680V2),并行计算仅含有12个原子的苯环分子20皮秒(皮秒:10-1
钾离子电池由于钾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等特点,是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者。电解质作为电池中主要的组分之一,对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电解液体系及其组分类型、盐的浓度等因素对钾离子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对于钾离子电池未来的商业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双氟磺酰亚胺钾盐(KFSI)与酯类、醚类溶剂为基础,分别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解液,将其应用于基于碳基负极材料及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钾离子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国家相关法规与补贴政策的逐渐完善,以及人们对于车辆性能与安全性需求的不断提升,新一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智能化和高密度的电子元器件,使得其电控系统也因此具备传导功率大,瞬时超大电流的特点。但是也这对新能源汽车电流传输、以及热传输用的铝基覆铜板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覆铜板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高压能力,否则热量容易在局部地区积累,会严重危害到器
随着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地铁作为城市主要的出行方式,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已成为拥有地铁运营城市最多和线路最长的国家。地铁屏蔽门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设备,通过屏蔽站台以保障运营安全、节约能耗,对地铁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准时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地铁屏蔽门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进行分析与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以J市地铁5号线运行过程的故障数据和维修数据为基
近年来,全世界开始注重环境与不可再生资源问题,使用绿色能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连接到电网的整流负载会引起输入电流波形失真,从而使高次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降低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是许多电气设备的必要环节,也符合绿色能源的核心要求。由于目前APFC电路拓扑电路繁多,且升压型及其改进型APFC电路被大家集中改进。基于大量文献,针对降压型APFC电路被人们研究较少的现状
DNA作为一种遗传物质广泛用于遗传学相关的研究。具有独立结构及特定非遗传生物学功能的核酸的发现和DNA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DNA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递送等领域。随着对DNA链取代反应研究的深入,动态DNA纳米结构成为了一种十分强大的工具。研究者基于DNA动态纳米结构可设计出复杂的网络行为来操纵分子层面物质的时空分布。细胞行为的调控大多是通过对细胞膜表面受体或配体进行控制实现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电化学是在宏观尺度下考察纳米颗粒聚集体的平均电化学行为,然而颗粒间的异质性与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使得常规方法无法精准获取单个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本征信息。单颗粒碰撞电化学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能够在微纳尺度下对单个纳米颗粒进行电化学表征和分析,这对揭示纳米限域尺度下的物化性质与过程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本论文首先在第一章中对单颗粒
功率放大器是实现射频和微波系统的关键部件,如何优化功放的各项性能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一方面,射频功率放大器一般是通信系统中功耗最高,体积最大的模块,其性能直接影响了整个射频系统的工作成本,而高效率的功放可以减少功率损耗,降低散热要求,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无线频带标准,要求通信系统能够同时在多个频率上工作,因此多频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在设计过程中做出的决策对零件的制造有重大影响。除了技术和功能要求,设计师还权衡了设计几何、材料和规格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由于大部分零件的可持续性影响是在设计过程中确定的,因此工程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考虑可持续性是很重要的。评估设计可持续性的现有工具没有考虑设计的几何复杂性,也很少为工程师改进设计提供指导。基于更复杂的设计将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制造的概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估制造阶段的能源消耗。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