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与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单元的变迁及其政治逻辑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73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自从建党以来就非常重视基层组织建设。那么各时期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单元究竟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这样选择?本文拟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比较各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单元选择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
  经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战争与革命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单元在各阶段的发展表现为:建党初期与大革命时期指出基层党组织在党组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尚未实质性开展;土地革命时期,工农革命军转战湘赣边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以乡为单元设立支部,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区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层级则是在县区设立中心支部(模范支部),以乡为单元设立支部,以村为单元设立支分部或小组;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基本是以乡或村为单元设立党支部,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党的基层组织逐渐扩展到自然村一级,开始以自然村为单元设立分支部或小组;到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则大多是以乡或村为单元设立支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支部设置仍是按地区进行组织,其单元主要在乡、村两级。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进入了农业合作社。以乡为单位设支部,在合作社设立分支部或小组。按地区来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形式转变为按地区和生产单位双重因素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民公社制度形成以后,党在农村公社内的基层组织形成了公社党委——生产大队支部——生产队小组的三级结构。
  研究发现,在战争与革命时期,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是由革命驱动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动员。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基本取得成功。在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革命因素逐渐退场,生产因素嵌入。这一过程突出的表现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生产彻底成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单元选择的主导因素。当然,由于未能对各地区各时期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因此本研究仅抽象出重点地区和全国范围的一般性结论,未能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其他文献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不断升级的通道上。居民消费结构的有效升级对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国民经济持续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020年,国家从供给端、需求端两个维度出发,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改革管理,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顺应消费升级态势,将消费同升级居民消费结构有机结合,全面促进消费,进一步开拓国内市
学位
我国公证制度立足于政治、经济生活,在革除行政化的弊端之后,公证职能和法律效力在社会法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纵观公证制度,在国家层面,公证职能可以为社会经济流转以及法律安全护航;在个体层面,公证职能可以提供中立、公正、可靠的法律服务,是重要的信用保障机制。然而,我国公证行业发展的时间较晚也较短,相关成文法规范不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影响了国家法治形象,故而确有必要在较高层面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辅导员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校辅导员育人成效的重要指标和考核标准。高校辅导员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不断夯实、提高自身核心能力,既能保证高校辅导员实现立育人之德的目标,又能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核心能力提升的困境、路径及对策等。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学位
银行业在经济中承担着中介、支付、存款、政策实施等重要职能。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20年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季度)》数据显示,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比超过整个银行业资产规模的80%,可见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传统银行业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出现危机屡见报端,在市场竞争中失败退出亦属正常。据此,为维护国家金融秩序,防止系统性危机发生,及时处置问题商业银行,
学位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重要发展。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挑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还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人文情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更高需求,所以人文情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文情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
学位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及“双循环”的大势推进,如何着力补齐对应于市场准入和市场存续的市场退出这一当下“最大短板”,已然成为维系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关键所在,破产法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政策文件多次强调要推进破产审判机制的完善,而这必然要求一套系统且本身包括不可或缺之破产监督在内的制度机制——破产审判机制。不仅如此,正如无监督便无制约,破产审判机制的有效运行本就有
学位
刑事庭前准备程序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的审判前程序。该程序对于推动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主要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法中均规定了内容较为完善的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然而,我国的刑事庭前准备程序却呈现出“整体缺失”的状态。随着刑事司法改革日益向纵深化发展,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整体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刑事审判乃至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有效运作的“瓶颈”,给刑事司法活动带来了严
1949年以来伴随着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等一系列运动的开展,广大农村地区逐渐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不仅体现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基层政权建设方面,甚至连农民的休闲娱乐也处在国家的控制范围内,传统乡村社会的娱乐活动多被视为封建糟柏而被改造或遗弃。集体化时期的电影放映以娱乐之名行政治之实,通过电影的娱乐属性丰富农民集体生活,更重要的是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能够将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给农民,强化国家对农民的
学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跃进”运动作为最显著的历史事件之一,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各个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大跃进运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并且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性发展逻辑。在豫南地区,“大跃进”时期国家曾经在农村地区开展关于农业的生产比赛,比如粮食产量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出现了虚报以及相互攀比的现象,最终造成一定程度的饥荒。本文便以豫南地区H省H县X村为个案,
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绝对主体,其政治表达是国家与乡村有效衔接的关键,体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顺畅的政治表达能够促进国家和乡村的有效衔接,相反,国家与乡村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也影响着农民的政治表达。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各地刮起了大办公共食堂之风,其开始于1958年,结束于1961年。在整个公共食堂时期,农民的政治表达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积极建议,或消极回避,他们所呈现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