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利用紧张状况日益凸显,土地利用所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客观辩证的认识到我国土地利用功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以土地利用经济功能为主的评价模式,开展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研究对此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必要。本文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佛山市为例,探求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问题,通过构建以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为主的多功能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多维角度上定量化评判佛山市、县域及镇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变化及空间差异,分析造成功能变化的原因,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提出相关调控措施。主要结论如下所示:1、2000-2010年,佛山市土地利用发生剧烈变化。耕地面积减少了826.77km2,减小幅度达67.93%,林地面积减少了49.44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迅速,增长了754.42 km2,增加了128.11%。2、佛山市土地利用多功能值由2000年的0.1908增加到2010年的0.2321,增加了21.62%,其中,经济功能值增加最为迅速,由2000年的0.0351增加到2010年的0.1428,增加了306.45%;社会功能值略有增长,增加了17.56%;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值有所降低,由2000年的0.3322降低到2010年的0.3123,降低了6.00%。3、2000-2010年,佛山市土地利用多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县域角度看,2000年和2010年高明区土地利用多功能值最高,分别为0.2650和0.3414,禅城区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增加最为显著,增加了0.1479,南海区、三水区和顺德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增加缓慢;从镇域角度看,33个镇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增减不一,其中,多功能值减少的镇域有2个,分别是九江镇和乐从镇,各减少了0.0054和0.0052,其余31个镇域多功能值都有所增加,增加最多的是祖庙街道,增加了0.2947。4、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2000-2010年,佛山市镇域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性显著,位于HH和LL象限的镇域数量分别占总单元数的72.73%和69.70%,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分别增加了0.1510和0.0547;生态功能局部空间自相关增强,位于HH和LL象限的镇域数量分别占总单元数的60.61%和75.76%,全局空间自相关也处于较高的正向显著水平。5、土地利用多功能的障碍因素诊断表明:从整体障碍度分析,在2000年和2010年,阻碍佛山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地均GDP、调节价值;从单项功能障碍度分析,2000—2010年经济、社会功能障碍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它们与生态功能障碍度变化趋势相反。6、利用SPSS20.0中位数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佛山市总体规划调整、修正,将佛山市33个镇域划分为社会功能区、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和多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具体情况提出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