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量子点,是一种被称之为准零维的纳米材料,量子限域效应和边缘效应赋予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荧光量子点拥有良好的光稳定性,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与其相对的发射光谱窄而对称,荧光寿命长。近年来,荧光量子点已经在化学传感、成像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类石墨烯量子点,如:二硫化钨、黑磷及有机聚合物量子点,如:聚多巴胺量子点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生物或化学传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硕士论文聚焦于新型二硫化钨、黑磷及聚多巴胺量子点的制备并基于其荧光性能构建了多种新型传感体系,成功实现了对硫辛酸、金属铜离子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检测,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类石墨烯量子点及聚合物点的特点,研究现状以及应用;重点讨论了基于新型量子点构建荧光探针及其应用于化学、生命领域中重要分子检测。最后,对本硕士论文工作进行概述并阐述了研究工作的意义。第二章水溶性二硫化钨量子点的制备及硫辛酸荧光传感体系的构建我们通过超声剥离与水热法结合,利用表面活性剂CTAB成功创建了一种简单、环保合成水溶性二硫化钨量子点(WS2QDs)的新方法。所得量子点显示出优良的特性,包括尺寸分布窄、水溶性好、荧光稳定等。实验表明,此WS2QDs的荧光强度会被Fe3+通过光电子转移作用所猝灭,并且对于Fe3+的检测线性范围较宽,这表明WS2QDs可以用于Fe3+的检测。在硫辛酸(LA)的存在下,由于Fe3+与LA上的羧基的络合作用强于Fe3+与WS2 QDs的作用,因此荧光强度会回升。基于该原理,我们成功构建了检测LA的新方法,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10 μmol/L,检测下限为0.59 μmol/L。第三章 黑磷量子点的制备及免标记乙酰胆碱酶活性评估平台构建我们基于黑磷量子点(BPQDs)和2-硝基-5-硫代苯甲酸(TNB)之间产生的荧光内滤效应,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无标记的荧光检测平台,用于巯基化合物的检测;我们基于巯基检测平台,进一步实现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评估,并考察了酶抑制剂溴化新斯的明和敌百虫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测得敌百虫的IC50值为1.95 μmol/L,新斯的明的IC50为18.1 nmol/L。第四章聚多巴胺点的制备及金属铜离子荧光检测体系构建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会快速被氧化并自聚,生成聚多巴胺。基于此特性,我们发展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利用Cu2+的氧化性及Cu2+/H2O2反应产生活性氧,协同氧化多巴胺自聚生成荧光聚多巴胺点的新方法。我们探索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聚多巴胺点合成速率及其荧光强度影响,研究发现Cu2+对聚多巴胺纳米点的合成有着极高的选择性与灵敏度。基于该原理,利用生成聚多巴胺纳米点的自身荧光,我们构建了检测Cu2+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0.05-3 μmol/L,检测限为4.8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