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企业在选择资金再融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既可以通过债务方式(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又可以通过股权方式(如配股、增发股票等),但我国所有上市公司都倾向于选择后者,这种现象被称为股权再融资偏好。股权再融资偏好的产生具有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当前学术界对于影响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外部因素(如市场、政策等)的研究相对多于内部因素(如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这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研究具有一定片面性。另外,从行业看,现有研究集中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缺乏对银行业的研究,因此对于银行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影响因素(特别是内部因素)的研究尤为重要。论文通过结合机理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在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的股权偏好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论文在企业融资等基本理论回顾基础上,对银行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形成历程、特点与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进而以2014-2018年间的银行业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以因子分析法将影响银行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指标标准化及提取主成分;然后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出八个符合因子,它们是: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税盾价值和市场监管;最后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该八个因子对银行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影响。另外,在此基础之上,将2014-2018年的银行业上市公司依据规模和所处外部市场监管等分为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城市和农村上市商业银行两类,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别研究了各个财务指标对于这两类银行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影响。主要实证结果如下:(1)对于全体银行业上市公司来讲,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税盾价值和市场监管对于其股权再融资偏好有负向影响,盈利能力、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对于其股权再融资偏好有正向影响。(2)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净利率、权益对负债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对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股权再融资偏好有负向影响,而总资产净利率、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权益市价比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总资产自然对数对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股权再融资偏好有正向影响。(3)权益对负债比率、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周转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与城市和农村上市商业银行股权再融资偏好有负向影响,而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有形资产负债率对城市和农村上市商业银行股权再融资偏好有正向影响。依据实证结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于全体银行业上市公司来讲,着重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并且降低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加强市场监管,可以降低股权再融资偏好。(2)对于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来讲,着重提升企业的权益对负债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并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负债率可以降低股权再融资偏好;对于城市和农村上市商业银行来说,着重提升股东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增长率,降低有形资产负债率,可以降低股权再融资偏好。依照以上结论,依据银行业自身特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对策:(1)银行业层面要加快内部改革:改良自身财务指标;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制定科学的资本结构;尝试发行永久性债券。(2)要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加强监管力度;鼓励股东参与证券市场监督。